第205章 炎子黄孙(2 / 2)

救世秦皇 尘心追月 0 字 2021-09-04

“也正是因为对这血脉一事的好奇,老夫才网罗世间的才士,以编著《吕氏春秋》的名义,来探究其中的奥秘。”</p>

原来这才是吕不韦著书的真实目的。</p>

“那仲父探究出什么了?”嬴政问道。</p>

“呵呵,这事看似复杂,其实也不那么难。”吕不韦笑着说道,“所谓的血脉传承,传的是后世子孙,而要追根溯源的话,只要向前不断地查询先祖的由来,便会越来越走近真相。”</p>

“你嬴姓一族,若是向前追溯,是起源于黄帝一脉;而大周的姬姓世族,则是起源于炎帝;再看大周之前的殷商王族,亦同样是黄帝的血脉;而大禹一脉亦是神农的后裔。所以,老夫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分析,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p>

“什么猜测?”嬴政似乎是被吕不韦完全地带入到了谜团之中。</p>

“朝堂……罔替!”吕不韦眼睛眯了眯,说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四个字。</p>

嬴政似懂非懂地摇了摇头,紧接着又点了点头。</p>

吕不韦继续解释道:“世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但这其间的含义,似乎是被曲解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炎子黄孙,其所指的,也并非是华夏的族群,而是掌权者的血脉。”</p>

嬴政终于明白了吕不韦所说的意思:“仲父的意思是说,朝堂的最高权势,是由炎帝和黄帝的血脉传承轮流把持?”</p>

吕不韦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不错,表面上看似是朝代不断地更迭,但实则,却是一直掌握在炎黄血脉之手,而其背后,又似乎是始终有着一个推手,又或</p>

者说,是有一个专为此传承而维持规则的一个,或者几个家族在把控着历史的走向。”</p>

嬴政并没有被自己的震惊所掩埋了理智,他细细地思考着吕不韦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p>

“如此说来,寡人是在出生之前,便被确定了血脉。”嬴政想了半晌,才喃喃道,“所以也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之人?”</p>

吕不韦没有回答嬴政,又是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说道:“王上可想知道,那持有祖令的男子,还要求了什么?”</p>

嬴政点了点头。</p>

“他还要求老夫,要亲手带兵去灭掉大周,带回九鼎。”吕不韦目光闪烁,“因为只有由老夫亲自带兵,才能保证大周王族的人不被屠戮,虽是国灭,而人不亡。并且,在王上长大之后,还可以顺利成章的将九鼎直接交于王上之手。”</p>

“老夫觉得,这持令者到是与大周王室颇有渊源,但灭周一事既然出自他的口中,想必,定是其背后势力的决策,那么也就说明,改朝换代的时刻已然来临了。”</p>

嬴政眨了眨眼,想起了李斯最初对他说的那句话:九鼎移,江山易。</p>

“哦,对了,那持令者,王上也曾见过。”吕不韦说道。</p>

“寡人见过?”嬴政大为惊讶。</p>

吕不韦点了点头,说道:“老夫将太后许配于先王,后来便有了王上,后来的事情,王上也都知晓了,但在老夫接王上回大秦之时,咱们被赵国的士卒追赶,险些遭了毒手,而那个出手救了咱们的人,便是那个持令者,想必那几年,他一直都是在暗中相护。”</p>

“什么?!”嬴政的脑袋嗡地一声,似被重锤击中一般。</p>

荆姓……</p>

是荆良!</p>

如今已经改名荆轲的荆良!</p>

原来吕不韦早就与荆良相识。</p>

怪不得荆良在咸阳的时候,总是神出鬼没,想必是刻意避开吕不韦。</p>

原来是荆良,一手安排了嬴政的身世。</p>

但他却从未对嬴政说过此事。</p>

而且,按年龄算来,如今的荆良应该与吕不韦相仿,也应该是年近半百之人,但其外貌却看似不到三十岁。</p>

吕不韦见嬴政面部僵硬,似乎是被触动了什么心事,于是问道:“王上,你怎么了?”</p>

“哦,寡人没事。”嬴政这才回过神来,说道,“仲父所说的那个人,寡人不只见过一次,那次去岐山祭祖,也是这个人帮寡人解围的,寡人还跟他聊了一阵,后来他请求寡人,不要告诉仲父见过他。”</p>

嬴政说一半,留了一半,因为蒙骗了吕不韦拿了赎金的事情,毕竟难以说出口。</p>

吕不韦眼珠转了转,说道:“看来,他还真是经常守护在王上身侧,只不过,咱们都没有发觉而已。”</p>

嬴政点了点头,转移了话题:“仲父,那后来呢?”</p>

“后来的事情,大多你都知道了。”吕不韦又捋了捋胡子,“老夫帮助先王成功坐上了王位,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将大秦的江山交到你的手中,但唯独的意外,便是你父王的早逝,这让老夫的确有些措手不及,直到那一日,李斯来到老夫的府上,给老夫看了这个太公祖令的图画。”</p>

“那时,老夫便知道,这是有人来接替老夫完成接下来的事情了,于是,老夫的心中,也终于松下了一口气。”</p>

“而这段时间,王上定然经历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吧。”</p>

嬴政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