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军并进(2 / 2)

大周少卿 清九玄 0 字 2021-09-04

“我……我担心祖父在战场上受伤了,留在这里就能尽快给他治疗。”李芷盈低下头,食指对在一起。</p>

武承嗣瞧她脸孔泛红,神色忸怩,心想:“她担心的也许不仅仅是李勣,还有自己。”心中一热,拉住她手道:“芷盈姑娘,等我打仗回来后,就……就娶你过门,可好?”</p>

李芷盈脸孔瞬间通红,急忙抽回手,转过了身子。</p>

好半晌后,一道低如蚊蝇的声音响起:“这些话你去和祖父说吧。”说完飞奔出了营帐。</p>

……</p>

两日后,武承嗣率领大军向东北方向进军,只留下几百人留守大营。</p>

大唐与高丽国以辽河为边界。</p>

辽河以东,是高丽第一层防线,故而一般有高丽重兵把守。</p>

围绕辽河,高丽共有三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分别是新城、辽东城和南苏城。</p>

这三座城池皆城高墙厚,屯有重兵。</p>

其中南苏城位于北面,屯有两万精兵。新城位于中部,屯有五万精兵。辽东城位于南面,屯有三万精兵。</p>

唐军分上中下三路攻打。</p>

武承嗣走上路打南苏城,李勣走中路打新城,薛仁贵走下路打辽东。</p>

从高丽传回的最新情报显示,渊男生已经退守扶余城。</p>

此城位于高丽右上角,故而武承嗣打下南苏城后,只需去扶余城与渊男生汇合,他的任务就算完成。</p>

至于后续还用不用继续参与攻打高丽的任务,要视战况而定。</p>

正常来说,只要李勣和薛仁贵两路大军作战顺利,就没他什么事了。</p>

武承嗣自然不愿意只当这场战斗的过客,只要打出一场大胜仗,朝廷自然不会再将他晾在一边。</p>

养病的这一个月来,他无时不刻不在思考着攻打南苏城的作战计划。</p>

……</p>

两日后,当武承嗣大军通过浮桥渡过辽河后,他做出一个让众将吃惊的决定,将大军兵分为两路。</p>

两路各一万两千人,其中一路人马由裴行俭率领,令他攻打南苏城北面的铁背关,那里也驻扎着五千士兵,与南苏城成掎角之势,罗素、侯延景和元彪都分配在他那支人马中。</p>

武承嗣率领剩下的一路人马,再加上武攸暨、黑齿常之、韩成和刘审礼四将,直奔南苏城。</p>

分兵后,武承嗣令大军慢速前进,一天只行三十里。到了傍晚,大军在距离浑河八十里外扎下营寨。</p>

浑河之后,便是南苏城。</p>

营帐内,武承嗣召集众将领,商议破敌之策。</p>

黑齿常之沉声道:“末将以为可以围住三面城门,只留东门不围,然后强攻,敌人必会从东门撤离。”</p>

虽然唐军人数不如守军,但黑齿常之理所当然的觉得守军不敢出来决战。</p>

“不可。”刘审礼反对道:“高丽人守土意志顽强,不仅不会逃跑,还会从东门出兵,绕到其他门夹击我军。”</p>

黑齿常之冷笑道:“他们敢出来正好,全部消灭就是了,怕的是他们龟儿子不敢出来。”</p>

刘审礼正色道:“黑齿将军未免太过小看高丽人,他们装备铠甲虽不如我军,但战力颇强,若让他们占据有利地形,我军就算获胜,也会伤亡惨重!”</p>

韩成和武攸暨都是第一次上战场,都不敢冒然提出自己的意见。</p>

武承嗣一面听着两人争论,一面看着地图,缓缓道:“你们只想着打攻城战,难道就没想过野战的情况吗?”</p>

黑齿常之眨了眨眼,说道:“将军,高丽人十分狡猾,恐怕不会轻易在野外跟我们交战。”</p>

武承嗣微笑道:“如果咱们这支军队的主将是李司空或者苏老将军,甚至是裴将军,我相信高丽人都不敢轻易出兵。但是,这支军队的主将却是我!”</p>

“将军,您这是何意?”</p>

武承嗣眸光一闪,道:“从渊盖苏文让董圆通潜入营州就可以看出,高丽人早就在营帐留下不少布置,董圆通绝不是唯一一个。若是我所料不错,咱们这支军队的情报,在几天之前已经到了高丽人手中。”</p>

武攸暨望着武承嗣,目光中充满不解,尽管他十分尊敬武承嗣,但心中其实对他带兵之能,还有着几分怀疑。</p>

连他都这样想,其他将领更不用说。</p>

武承嗣环视一圈,见众将都紧紧盯着自己,缓缓道:“你们觉得,在高丽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将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