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一)(1 / 2)

 愚蠢!</p>

蠢不可及!</p>

永承帝要“选秀”的消息一经传开,众朝臣们心底都冒出这样的想法。</p>

冯寿更是有种深深的无力感。</p>

他真想跑到皇陵,好好的与先帝哭诉一番:亲,不是我不想辅佐你的儿子,实在是他太任性,我扶不起来啊!</p>

但,冯寿还是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以及两人一起谋夺天下的情分。</p>

明明知道自己去劝阻会招来皇帝的不满,甚至是怨恨,冯寿还是硬着头皮进了宫。</p>

这次,冯寿没有说什么官样文章,而是把选妃的危害,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出来。</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他几乎是把这些道理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的说给永承帝听。</p>

他拿出最大的耐心,好话歹话说了一车又一车。</p>

结果……永承帝脸上的阴郁愈发重了,整个人都濒临爆发的边缘。</p>

看到高高坐在主位上的小皇帝,感受到他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森冷气息,冯寿忽然就释然了。</p>

他心底的一块大石,仿佛被一点点的挪开了。</p>

赶在永承帝彻底爆发前,冯寿停止了自己的滔滔不绝。</p>

“陛下,老臣希望您三思!”</p>

不只是盐政改制,还有“选秀”,都不可操之太急。</p>

“冯中书令,朕知道了,你下去吧!”</p>

永承帝咬着后槽牙,从牙缝里挤出这么一句话。</p>

冯寿:……得,竟是连一声“冯师傅”都不愿意叫了啊。</p>

还让他“下去吧”,这是把他当成奴才呢。</p>

冯寿虽然牢记先帝的临终托付,也珍惜与小皇帝的师生情谊。</p>

但,他骨子里是骄傲的。</p>

当年他连家族都敢反叛,某些名义上的至亲,更是眼睁睁死在他的面前,他都丝毫不动容。</p>

他心硬似铁,他恩怨分明,他绝不是那种迂腐、固执的傻子。</p>

永承帝,到底是让冯寿失望了啊。</p>

“喏!老臣遵旨!”</p>

冯寿郑重的向永承帝行了一礼,然后慢悠悠的退出了大殿。</p>

他虽然清瘦,也上了年纪,但他身姿笔挺,一举一动都透着世家的范儿。</p>

绯色的朝服,硬是让他穿出了宽袖长袍的名士感觉。</p>

望着冯寿的背影,永承帝忽然有种莫名的不安。</p>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一点点离他而去。</p>

且说冯寿,走出甘露殿,顺着宫道慢慢走出皇宫。</p>

路过某处宫殿的时候,他忍不住驻足眺望。</p>

这里是何太后的居所,听说这位退出前朝后,跟几个女侍中、女尚书捣鼓了一个什么“博文馆”。</p>

说是要整理皇家的藏书,并发出重金悬赏,征集民间的藏书。</p>

另外,何太后还招募了一些世家、勋贵人家善于读书的孩子入博文馆。</p>

读读书,抄录抄录藏书,学习、归纳一下历朝历代的礼仪,似乎很是繁忙的样子。</p>

朝中的大佬们,本就担心何太后不甘心放权,还会跟皇帝或是权臣们争权夺利。</p>

这会儿见何太后没有继续掺和朝政,而是弄了个“新衙门”。</p>

虽然博文馆什么的,似乎也有些权利,但到底是新开辟出来的。</p>

跟朝臣们固有的势力范围并不冲突。</p>

而且吧,说句太过功利的话,多了一个“衙门”,勋贵、世家们也多一个让自家孩子“门荫”的官职。</p>

是的,官职!</p>

博文馆也是有属官的正经官署!</p>

有馆主,有学士,有校书郎,有令史……品阶或许不高,但胜在清贵。</p>

博文馆的属官,非常对世家的胃口。</p>

就是一些武勋人家,也想把家里只会舞刀弄枪的孩子送去博文馆,熏陶熏陶,兴许就真能沾点儿文气儿呢。</p>

所以,何太后成立的博文馆,朝中虽然有些非议,但三大辅臣、政事堂的大佬们都没有太过阻止。</p>

而何太后选拔的第一任馆主,不是别人,恰是王诗玖的六叔,也就是王源的小儿子。</p>

这位王六郎,算得上京中的名士。</p>

出身顶级世家,允文允武,博学多才,却无心仕途。</p>

年少时,就一人一剑行走天下,名曰“游学”,实则闯荡天下。</p>

而他的才名,也跟随他的脚步,从北传到南,从东传到西。</p>

待到他过了而立之年,重新回到京城,他已经是海内知名的名士。</p>

他本身的才名,已经压过了他的世家子身份。</p>

他俨然就是读书人追逐的目标,是清流文人的偶像。</p>

何太后能够把他请出山,来担任博文馆的馆主,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p>

当然,王诗玖从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

王大名士没有娶亲,无儿无女,他最疼爱十九娘这个侄女儿。</p>

所以,当王诗玖跑到他跟前,诉说自己的政治抱负,讲明博文馆的意义后,王六郎便答应了。</p>

王六郎名气大,世人们只记得他是名士,几乎忘了他是琅琊王氏子。</p>

但,朝中的老狐狸们却不会忘记。</p>

王六郎当上了博文馆的馆主,这是不是表明,以王家为代表的世家们,非常支持博文馆。</p>

再进一步,他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何太后与世家结盟了?!</p>

不只是朝臣们有这样的猜测,开始变得多疑、猜忌的永承帝,也感受到了一种威胁。</p>

好哇,朕就知道,朕这个好母亲,表面上主动退让,实际上呢,人家是以退为进呢。</p>

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难道当年父皇会——</p>

永承帝用力要紧牙关,压下那句“大逆不道”的猜测。</p>

但他胸中的怒火,却怎么都压制不下。</p>

世家!</p>

何太后!!</p>

这两者都是先帝非常痛恨的,作为满心孺慕父亲的孝子,永承帝自然要秉承父亲的遗志。</p>

他会把第一把火烧向盐政,也是在向世家宣战。</p>

哦不,他才不是只会意气之争的冲动少年,他这是“釜底抽薪”呢。</p>

世家为什么能够招揽门客、收买人心,还不是因为他们足够豪富?</p>

有钱的才是世家风范,没钱的,啧啧,那就是穷讲究。</p>

而世家会这般富足,则是因为他们霸占了太多的资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