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四)(1 / 2)

 “釜底抽薪?”</p>

从根源上解决盐务的问题?!</p>

好大的口气!</p>

他一个做皇帝的,都还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念儿不过是个后宅女子,她又能有什么良策?</p>

郑念儿没有看到永承帝眼底那一闪而逝的不以为然,她开始仔细说道——</p>

“世家之所以敢与朝廷抗争,就是因为他们霸占着天下的盐田、盐矿等,他们各家还有制盐的秘方。”</p>

“他们垄断了天下的食盐,他们不但借此攫取了巨额财富,还拥有了抵抗朝廷的底气!”</p>

郑念儿虽然不通政务,但她熟读穿越网文啊。</p>

不管是男频奋斗文,还是女频爱情文,只要是穿越隋唐之前,都会利用一个后世才有的技能——制盐。</p>

“二郎想要打破世家的垄断,彻底肃清盐政,就需要拿出品质更好、价格更低的食盐!”</p>

说到这里,郑念儿还故意停顿了一下。</p>

她想看看永承帝的反应。</p>

永承帝:……</p>

就这?</p>

朕难道不知道想要跟人家打擂台,需要拿出起码的底牌?!</p>

可问题是,他没有啊!</p>

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世家的垄断,永承帝才退而求其次的准备强征盐税。</p>

结果,又碰上了一群胆大妄为的地方豪强!</p>

看到永承帝不屑又气恼的模样,郑念儿倒也没有生气。</p>

没办法,她可是穿越女,脑海里所拥有的知识,远超这个时代上千年。</p>

她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土著来说,就是神仙之术。</p>

永承帝会质疑,甚至觉得她信口开河。</p>

郑念儿成竹在胸,迎着永承帝的目光,缓缓说道,“二郎,我曾经在某本古籍上,看到过一种制盐的法子。”</p>

“无需费事费钱的用大锅煮,只需晾晒,就能得到更好、更便宜的食盐!”</p>

郑念儿嘴上说着,心里暗暗苦笑。</p>

得,她也来了一回被穿越前辈们用烂了的“古籍梗”。</p>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p>

古籍梗虽然烂俗,但真的好用,也是唯一能够解释郑念儿一个久居内宅的闺阁女子,如何能够知道令世人惊叹的制盐秘法的借口!</p>

郑念儿不必旁人,她与永承帝从小一起长大。</p>

永承帝不能说对她“了如指掌”吧,却也非常熟悉她的生活轨迹、成长状态。</p>

而郑念儿的身边,也一直都有丫鬟仆妇。</p>

想要利用另一个烂俗的“老爷爷”的梗,她都没有足够的条件、</p>

所以,还是古籍梗吧,郑家虽然出身奴婢,但许是越缺什么就越想要得到什么。</p>

靠着胡氏发迹后,郑有粮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粗鄙农夫,便话重金在民间搜罗了一些书籍。</p>

当然,郑有粮买到的这些所谓“古籍”,基本上都是西贝货。</p>

但郑念儿所要的只是个由头,而不是真正要什么古籍。</p>

若是永承帝继续追问,问她索要古籍原件,她也可以推说不小心遗失,或是那些竹简什么的年岁太久,直接坏掉了!</p>

“晾晒?不、不用煮?”</p>

永承帝终于听进去了,不再是一副不以为然、质疑轻慢的态度。</p>

作为一个常年长在皇宫里的人,永承帝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民间体验民情,了解民生。</p>

不过,幸运的是,他有冯寿这个好先生。</p>

冯寿并不赞同先帝抬举庶子、打压嫡子的行径,在他的心目中,一直都把永承帝这个皇后嫡子当成未来储君。</p>

所以,教导永承帝的时候,冯寿没有一味的传授四书五经,而是会穿插一些民间疾苦的小故事,并讲述很多有关国计民生的常识。</p>

冯寿可不想养出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蠢皇帝。</p>

呃,好吧,虽然永承帝在其他方面还是犯了蠢。</p>

但在起码的民生问题上,永承帝还是拥有起码的见识。</p>

比如,他知道,当下主流的制盐方法,就是一个字——煮!</p>

把盐卤放到大锅里,架上木柴、炭火,一顿猛煮。</p>

水分被烤干:,留下盐的结晶,然后在进行一系列的工艺进行提纯。</p>

而这个“一系列工艺”,就是世家捏在手里的秘方。</p>

如果没有这些工序,即便煮出了盐,也不能直接吃,咳咳,容易吃死人!</p>

世家所垄断的,不只是盐田、盐矿,还有这些秘方啊。</p>

如果有秘方,永承帝也想圈一片海滩,然后制盐、卖盐。</p>

可问题是,他没有!</p>

现在,忽然听到另外一种制盐的方法,还不用浪费铁锅、木柴等工具,永承帝虽然觉得不可思议,却还是心动了。</p>

“对!不用浪费什么铁锅、木柴,只需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就能得到上好的海盐!”</p>

感谢某些考据党的网文作者,写小说的时候,把一些工艺表述得非常详细。</p>

比如晒盐,如何开垦盐田,如何晾晒,如何过滤……郑念儿都不用特意去查资料,就能了解得一清二楚。</p>

她见永承帝真的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满眼的兴奋与急切,郑念儿心里暗暗得意。</p>

她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仔细的将晒盐之法说了一遍。</p>

最后,她豪气的表示,“二郎,等您制出了更好、更便宜的海盐,那些世家就再也不能卡你的脖子了!”</p>

“朝廷也无需担心他们拥‘盐’自重,故意用盐来为难朝廷、为难二郎!”</p>

其实郑念儿还是挺庆幸的,面对永承帝的“改革”,那些地方豪强只是采取了粗暴的暴力抗税。</p>

并没有用更绝、更致命的招数——直接断盐!</p>

他们手里可是握有全天下的盐田、盐矿啊。</p>

如果他们诚心要给永承帝一个教训,完全可以断了食盐的供给。</p>

市面上没有了盐,别说寻常官宦人家受不了了,就是小老百姓们也会不满、骚乱。</p>

一个控制不好,兴许还会闹出“民乱”。</p>

自古以来,“官逼民反”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词儿。</p>

而作为主导这一切的皇帝,便是毫无争议的“昏君”。</p>

虽然不至于因为一个盐就乱了天下,毕竟世家们只是想给小皇帝一个教训,而不是真的要弄得天下动荡。</p>

他们会及时停手,尽快让市场恢复正常,百姓们也会得到安抚。</p>

但,永承帝作为皇帝的威信会一扫而空,他的“亲政”也就成了笑话。</p>

“……”永承帝听完郑念儿的话,却没有急着有所反应。</p>

他沉默不语,他仔细消化完那些话,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狂喜。</p>

“哈哈!好!好啊!”</p>

永承帝兴奋的在大殿里只绕圈子。</p>

绕了好几圈,他停到了郑念儿面前,一双眼睛,仿佛看绝世珍宝般看着他的小青梅。</p>

“念儿,你、你果然是我的贤内助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