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感交集(2 / 2)

第三次机遇 月影梧桐 4275 字 2019-09-20

目光的焦点一下子就又聚到了黎元洪身上黎元洪低头不语岑春想了半天最后才叹道:“正卿你也回去等候落吧不过你放心不会太为难你的。”

“卑职有罪有罪。”黎元洪喃喃自语却说不出辩解的话来。

“有罪我不否认处置却可商榷。眼下你还有配合禁卫军收拢残部一一甄别。”岑春疾言厉色“这几样做

足可将功折罪否则便是罪上加罪。”

“是是!”黎元洪心头大喜脸上却不表现出来。只唯唯诺诺而退。

“给京师拍电报。就说:武昌叛乱已平。贼兵束手匪逃匿臣等着力恢复秩序。安定民心……”

养心殿里林广宇看着这份电报和有关前因后果的汇报电文不禁有感而。

武昌革命党的举事起初极为成功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凭藉经营多年地优势利用张彪等部分军官对军队官兵地欺压和军中积压多年的不满与愤懑。成功地动了事端酿成了前所未见的大乱局。

在这场乱局当中革命党地政治手法和行为方式均较从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场变乱从一开始革命党便在煽动会党举事诱使新军镇压挑唆新军哗变等各方面进行了一连串行动配合之精细、构思之巧妙、手段之高明实属精心。仿佛一个高明的拳击手打出了一连串组合拳。拳头暴风骤雨般地兜头向对手扫去。

实事求是来说在数千新军中真正的铁杆革命党不过也就数百号人但这数百人运动能量极大。手腕亦极其高明巧妙地将一般官兵不满的矛头转向对现政权的不满。终于挥了四两拨千斤地作用。仅以张彪辖下两标为例\精彩章节尽在\闹事的士兵原本仅是泄不满而已并未动过造反念头但在革命党一再煽风点火与推波助澜下面小矛盾升级成大矛盾言语冲突、肢体冲突升格为武装冲突。但大众害怕被惩罚的念头占据上风之后这种劫持性的效果便愈显现了出来。

除非能有更大的力量或更深刻的效果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武昌城的守军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在革命军的攻击之下整个城防体系乃至指挥中枢都摇摇欲坠这非但刺激了造反派地野心和士气亦激了被挟裹士兵的血性当昔日所有的仇恨、不满、愤懑借着民族大义的渠道宣泄出来之事力量本身已经过了操纵力量之人地预计亦远远过了原有力量设计者的预计。

陈夔龙没有想到张南皮经营1o余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建起来地新军部队居然如此地不可靠各级官员一贯倚为长城的年轻军官特别是留洋出身的军官居然是如此地不可靠。反倒是巡防营这种平素声名狼藉、战力低下的部队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忠诚与他的政治态度。

这真是一场噩梦!

黎元洪也没有想到他苦心经营一手打造与管理的二十一混成协居然如此地出人意料面对昔日袍泽面对面厮杀的时候他的心里一阵阵绞痛这既是对于部队分裂的痛苦也是对于自身带兵实践的痛苦。1o年的辛劳在这样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黑夜就消逝地无影>于连自身都要陷落进去。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原因。陈龙不清楚黎元洪不清楚乃至岑春煊、陈宦、良弼等人也不清楚甚至于始作俑者的孙武、宋教仁等人也不清楚。

唯独林广宇知道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他提防着武昌的变乱他预设性地指出了武昌的乱象但他毕竟不是巫师无法估算更无法明确指出武昌变乱的前前后后。所幸的是他派出了钦差使团派出了护卫的禁卫军。但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钦差使团这样明确的目标抵鄂武昌举事并不一定生。

在偶然和必然之间有人看到了偶然有人看到了必然究竟是必然中有偶然还是偶然是必然的展现颇有值得后人回味之处这便是政治的不可预测性。但对于军事专家而言感兴趣的或许仅仅只是战斗过程中的推断。

革命党选择的时机很好谋划的作战方案亦很好。按照原来的设想通过军械库的劫夺、外围力量的充分动和险要机关的控制这场举事未必没有可资成功的要素。但在两个关键点上革命党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第一没有能够拿下楚望台军械库更没有集中力量率先攻击这一要地。倘若按革命党原先的进攻方式在楚望台部分守军的里应外合之下拿下军械库获得可靠的军火保障是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基础可万万不曾料到孙传芳所率领的这1oo号人马硬是紧紧盯住军械库真正坚守了12个时辰;

第二没有正确衡量禁卫军的实力。在革命党眼中禁卫军只有不到区区1ooo人亦无重武器拿下应当|卫军的协同战力高出新军数倍手中拥有的战斗利器更增强了他们的实力。若没有禁卫军的殊死抵抗武昌城恐怕早就变换了大王旗。

正是这两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原因成了革命党功败垂成的转折点。

数日后上谕公布:“前湖广总督陈夔龙失察地方政事懈怠个人本分着免去湖北总督头衔交付有司审问;新军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经年骁将任命为6军第八镇统制官原二十一协撤销……原第八镇统制张彪与诸多情形相关免去一切本兼革职听候落”

五天后新的上谕下原云贵总督锡良调任湖广总督全面负责扫清湖北革命党势力。路终究是人一步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