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形势紧迫(1 / 2)

 姬凌云只觉得有些头晕,他千算万算却始终想不到匈奴会插上一腿。近年来,姬凌云也一直在留意匈奴的动静。</p>

在世人眼中匈奴不过是方外大漠的一个异族部落,不值一提。只有姬凌云清楚匈奴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义。</p>

匈奴对于中国来说可以算的上的世仇,由战国开始就不断的窥视中原,意图占领中原。一直到千百年后他们的分支突厥还曾多次威胁大唐的安危。</p>

对于这种潜在而有利的威胁,还是趁早做准备的好。毕竟,谁也无法料定匈奴会不会出现类似于冒顿、阿提拉有或者是成吉思汗的变态人物,危害到自己国家的利益。</p>

因此,在很久以前匈奴开始冒出枝芽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意了,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匈奴会突然插上一脚。而是是如此有力的一脚,这一脚几乎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p>

本来,姬凌云并不急得攻打郿邑以及新平邑这两座城邑。</p>

毕竟攻城是下下之策,是非到必要关头不用的一个战术。</p>

攻取秦国并不急在一时,姬凌云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耗费巨大的伤亡来换取伐秦的进度。因为只要和在南郑的两路汇合后,吴国大军就可以轻易的围死郿、新平两邑,然后直接攻打兵力薄弱的雍城。</p>

可现在匈奴进军迅速,自己若是在耽误下去。雍城早晚会被匈奴所破,到时候他们将财物、人口等掠夺一空,自己得到了不过是一片废墟。到时候自己想哭都哭不出来了。</p>

公尚过说道:“大王,为今之计只有尽早想出破敌之法,为了吴国的利益,我们必须要赶在匈奴之前到达雍城,以免秦地涂炭。”他所想的跟姬凌云想的-近乎一致,都认为要当务之要是要制止匈奴大军的动向。</p>

韩庆点头赞同道:“必须要这样决定,赢利在怎么凶残,但对秦国不会如何。而匈奴却是异类,他们会无所顾及的犯下累累罪行。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很可能会大开杀戒,这对我们吴国来说是一种损失,必须要想办法制止匈奴异族,不能让 对方为非作歹。”</p>

项鹰焦虑道:“只是这郿、新平两邑都是根据地势而建造的坚城,虽以我军的实力想要攻取其中一城并不算困难。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到决不可能,我军必须量力而行。”</p>

项鹰的一句话将众人拉回了现实。</p>

确实如此。</p>

虽然有一句话说“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但一个十岁孩童,无论怎么样也不可能打赢一个健壮青年。</p>

攻城战不同于野战,不付出代价,不花费时间是没有奇迹出现的。破不了郿、新平两邑就意味着不能深入秦国腹地,不能深入秦国腹地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在秦地为祸。</p>

姬凌云站了起来,来回走动,脑袋飞快的运转着。</p>

公尚过提议道:“不如这样,我们修书与赢利讲和。停战几月,让他们回军支援雍城,将匈奴异族赶回草原大漠在说。这样虽然可能会贻误战机,但怎么样也比任由匈奴异族糟蹋秦地要强些。”</p>

姬凌云沉吟了片刻,权衡利弊说道:“也只有这样了。”</p>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p>

吴国如此退让也许会打乱公孙圣的全面布局,延长秦国存亡的时间,但绝对要比放任匈奴作乱要好的多。</p>

否则的话匈奴来个雍城大屠杀,或者秦地大掠夺,只怕没有个一、二十年,秦地休想在恢复现在的荣光。这也意味着在这一、二十年里,自己将会无止境的向秦地倒贴钱物。</p>

这种傻事情绝对干不得。</p>

姬凌云当即派了使者入城,陈说厉害。同时也让县子硕前往雍城一探,看看公孙圣有什么打算,问问他有什么主意,双管齐下。</p>

**********************************************************</p>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p>

前去游说的使者始终没有任何消息,姬凌云表面平静无波,但心底却有些焦虑。在这两个时辰里,他将前因后果详细的想了一遍发觉了其中的不寻常之处。</p>

尤其是关于文章。</p>

在原先的书信中,公孙圣曾透露文章的举止异常,对他的身份和意图产生了怀疑。而事有不巧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又有匈奴来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