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如临在渊(1 / 2)

明左 鹤城风月 0 字 8个月前

 后世对于这一场决定了明朝命运的松锦之战,评价和讨论浩如烟海。</p>

而种种观点不一而足。</p>

针对明军的战败,有认为是君王刚愎自用导致的,有认为是中枢急功近利导致的,有认为是统帅昏聩无能导致的,有认为是将领贪生怕死导致的。</p>

总之,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的根本目的,就是很多不甘心的人寄希望于通过这些理由,寻找到一个说法……</p>

松锦之战,明军其实是可以打赢的!</p>

而对于这场正在发生的大战,夏军是如何评判的呢?</p>

“明军输定了,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p>

左永的话,代表了所有夏军高层的观点。</p>

是的,明军没有任何一丁点可能获胜的希望。</p>

单单从这一场战役而言,为什么明军没有希望获胜呢?</p>

君王刚愎自用的因素很小,中枢急功近利情有可原。统帅也有实际难处,将领更是无处发力。</p>

说到底,明军之所以会败,就是最根本的原因。</p>

战斗力相差太多。</p>

这也是从熊廷弼主政辽东时代开始,明军一直面临但始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p>

没有战斗力,谈何作战?</p>

谈何胜利?</p>

别看明军的兵力是清军的好几倍,但打仗不是看人数多寡的。</p>

战斗力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p>

尤其是这个时空的清军,虽然在跟夏军作战当中屡战屡败。可是也在夏军的锤打之下,战斗力更加强悍。</p>

可以说,这一场大战,不管明朝方面怎么筹划、怎么运作,都没有获胜的希望。</p>

远在京师的崇祯和内阁或许还看不清楚,但是近在前线的洪承畴和各路将领全都门清。</p>

洪承畴三月份抵达宁远的时候,就曾给中枢上奏。</p>

【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战死的士兵刚刚掩埋,受伤的战士也没有痊愈。半月之内,请再次下令决战,来缓解锦州之急。】</p>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如果向锦州增援将会凶多吉少。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固目前的阵线,等待时局的变化。</p>

洪承畴不是不知道锦州的重要性,但是他更加明白,以他手中东拼西凑的兵马如果贸然前出救援锦州的话,必然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p>

不出兵,锦州守不住,辽东的局势彻底崩溃;</p>

出兵,不但锦州守不住,整个山海关以北也将全部沦陷,局势更加危险。</p>

说白了,站在洪承畴的角度,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p>

倘若留在宁远消耗时间,说不定还能够寻找到难得的战机,令局势出现反转。</p>

至于锦州城中的祖大寿是死是活,对于他这位统帅而言,已经不重要了。</p>

凭心而论,洪承畴的想法绝对是当下的最优解。</p>

倘若明廷采取了他的意见,虽然松锦之战会输掉,但起码还能保留元气。还能围绕山海关建立一定的战略缓冲,维持现有的局面。</p>

但很可惜,明廷根本就不可能采取他的意见。</p>

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先后送来命令,严令洪承畴即刻进军、解围锦州。</p>

这道命令,等于是将明朝最后的家底送入了火坑。</p>

那么崇祯和陈新甲要为松锦的战败负主要责任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