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马队和兵器(2 / 2)

帝国之主 奥丁信使 0 字 2021-09-23

跟帝国重步兵的制式装备比起来,这长矛不管是重量质量还是做工,都显得惨不忍睹。典勇在手里掂量片刻,用了五成力气对着门口的树桩连刺了六七下,那仓促打造的矛头就从中断开,半截嵌入了树中。

见状,典勇不由摇了摇头:太脆,根本没法用。

这质量,要是放到帝中,只怕所有负责监造的官员和匠人都会被斩首示众,家眷流放充军

能刺个六七下,已经不错了。陈武心中早有预料,所以期望并不高,甚至还比较乐观:说不定,真打起来矛头还没断,步军已经先把枪杆弄断了。

长矛虽然廉价,战术动作也很简单,但仍旧是非常讲究技术的。角度不对或者过于用力的话,很容易就把枪杆弄断了。尤其他们赶制的匆忙,质量就更加没保障了。所以,陈武对这些武器的要求是能凑合用几次就行,再烂也能刺死一个人,比空手强

他也没指望用这批人去对付帝国的正规军。

按照现在的进度,到咱们起兵,一共能赶造出多少试用之后,陈武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锻造武器这事,陈武只负责定下了基调。真正开始造后,就是典勇在负责了。这几天来,典勇也是非常忙。又要负责整训甘兴他们征调的五百多名义勇营,又要训练仅有的一队马队,还有协调武器锻造。若不是他对这些军务十分了解,身体又够强壮,换个人还真做不了。然而,典勇不仅做好了,而且还安排的颇有章法。被陈武问道,他只略一思索,便报出了一个数字:约莫能出六七十杆

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这么少

陈武皱了皱眉,长矛的矛头可是技术含量最低也最容易打造的了。

对此,典勇也很为难,解释道:可堪一用的铁匠就王铁匠一个,其他人帮不上什么忙。而且,这些回炉重融后的铁质量太差,杂质太多,以至于造出的矛头合格率很低。能做出这么多,已经是拼命了,除非将军肯延迟起兵时间。

不可

陈武毫不犹豫,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

现在几千义军皆以为消息已经走漏,沂城官府已经得到了消息,但陈武知道,由于封锁及时,沂城官府应该还不知道。而且,帝国承平三百年下来,行政效率也低缓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可再怎么迟缓,官府意识到出问题也不会超过一周。等遣人调查摸清情况商议应对,差不多还能有一周。

也就是说,半个月的时间,基本是极限了。

出于稳住事态保住自己乌纱帽的想法,在事态扩大到一定程度前,沂城的县令或许不会上报消息,但他肯定会调军征召民团做平叛准备,并且有可能关闭城门。

陈武真正怕的,正是这个

沂城虽然是人口几万的小城,但好歹也有一道真正的城墙。对毫无攻城手段的义军来说,一旦城门关闭,短时间想要攻下将变成不可能。一旦拖的久了,别说其他方向的地方部队,单说粮食的压力,就足以让义军自己崩溃。

毕竟,陈武为了逼义军下决心,自己把粮食烧了。

为了不至于走漏消息闹出反叛前就先把自己饿死了的笑话,陈武起兵的时间只能是越快越好,拖不得

哪怕武器装备没有到位,也没有关系。毕竟相比于主动的他们,沂城本身更加没有防备,拥有的力量也极其有限。城防营两个大队,仓促间最多能集中几十人。衙役和捕快们本来倒是一股力量,只可惜在长山镇这边损失惨重。剩下的地方民团,不经过提前的征调和集结,也不可能自己跳出来跟义军作对。

只要兵贵神速,趁沂城上下没有警惕前攻进去,陈武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