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围三放一(2 / 2)

帝国之主 奥丁信使 0 字 2021-09-23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迁人入城,其中必然会混入反贼的探子和斥候。在放人入城的同时,守门的官军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严加盘查,确定身份后才会放人。

第三个手段,就是火线提拔了一批武官。

早在平叛失败的消息传回来后,隆山城内的官军其实就已经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只是当时张启升自觉城守当不久了,很快就会丢官甚至是获罪,再加上不认为形势会恶化到这种地步,便暂时搁置下来,准备等新城守上任后自行安排。但现在,贼人大军就要兵临城下了,再不问是肯定不行了。

短暂的考虑后,他把自己亲卫队的队长王风和原本留守的副联队长莫伦推了出来。

有了这两人统领,再加上另外几名原本的大队长,剩下的官军迅速行动起来。镇压城内的骚乱,同时封闭四门,严查可疑的反贼和善友会的信徒。

官府从一开始就知道善友会的存在,只不过王汇方的伪装不错,又设法弄了个子爵的爵位,再加上善友会一直很老实,劝人向善的口号也很有迷惑性,所以并没将其认定为邪教。但现在,善友会高举反旗,连带着地位重要的临县都被一夜攻陷,隆山官府自然不能再容忍它,迅速发起了严厉的打击。

只可惜,这记迟到的重拳落到了空处。

以这隆山府为根基,经营了十几年的他们,早在临县发动前就已经全面收缩,转移了主要产业。如今官府抄查的,只不过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外围信徒。真正的主事者和核心力量,都已经潜伏在这隆山城内一角。只待外面发起攻城,就在合适的机会里应外合。

时间在难言的凝重中一点点过去。

就在隆山府开始全面行动的第三天早上,陈武的太平营和义勇营的一部,加快速度率先抵达了隆山城之下。

隆山城门被迫关闭,连带几百名准备迁入城内暂避兵灾的附近大兴村百姓都被留在了外面,全部落入义军手中。

老实说,最适合举事造反的时机不是现在,而是几年后跟随五斗米道一起。有那个庞然大物帮忙分担火力,熟知大势的陈武可以轻易营造一片局面。现在的话,帝国的形势虽然日暮西山,但仍旧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行造反举事,很容易便宜了别人,落得一个为王先驱的背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忧虑,陈武才马不停蹄的连下鹿山,紧接着转战这边,就是为了比帝国的反应快一线。

现在,郡城那边消息虽然还没传来,但陈武能感觉到,随着临县告破,武安的大军已经随时可能出动。所以,他才会不断催促义军加速。

不管是对官军还是对义军,现在都是分秒必争的时候。

在善友会的接应下,足足蔓延出十里一眼看不到边际的流民大军,稍晚半天后陆续赶来。由于不断的死亡和进进出出,大致维持在八万规模的流民缓缓移动起来,封住了隆山府的东南两面城墙。随后,陈武立即分出人手,四散抓捕隆山附近的百姓,准备驱赶他们攻城填护城河。

由于临县流民的体力相对好一些,行军速度比陈武的义军要快。再一天后,善友会的四万人也紧随赶到,按照先前商议的,堵住了隆山府的北面城墙。

这是一个典型的围三放一战法。

以两边流民十多万的总数,本可以轻轻松松将隆山合围。只不过,得知没有退路的情况下,隆山官军的抵抗力度无疑会激烈很多。不管是太平义军和善友会,到了现在的规模都已经不在意放跑些许几个官军或者百姓了,尽快拿下隆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才故意留出一个空缺,就是为了动摇官军的意志。

这样的小手段,官府自然不可能看不出来。

奈何,这是阳谋

隆山府就算知道,对此也无可奈何。他们没办法阻止城内动摇的人心,只能竭尽全力加固城防,同时等待郡城的大军。值得庆幸的是,隆山府的城墙比沂城鹿山之流的小城高大很多,也有护城河。虽然没法跟武安比,但他们的对手也不是精锐的军队,而是流民组成的反贼。

何况,除此之外,隆山府还有投石机和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