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硬闯S.M(2 / 2)

918年,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了他,并寻求和得到了地主和商人们的支持(此时地主和商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都已远远胜过新罗政府),自己称王,改国号为“高丽”。王建立国后,采取了敌对后百济,但与新罗友好的策略。935年合并新罗,936年吞并后百济。统一朝鲜后三国后,王建封天子,迁都于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统一后三国后,王建仅统治了7年他的儿子就继位了。由于王建娶了新罗皇室的公主为妻,并维持了朝鲜半岛贵族以前的势力范围,因此新罗贵族在王建去世后也没有挑战高丽统治朝鲜半岛的合法性[1]。

高丽契丹战争

契丹926年灭渤海国后,高丽太祖吸纳渤海遗民并打算北伐。942年,高丽太祖拒绝了契丹送给高丽的50匹骆驼。太祖以后的高丽国王都对契丹采取敌对的政策并与宋朝结盟。

高丽敬天寺石塔

高丽敬天寺石塔

为了防止高丽与宋联合对付契丹,契丹先后于983年,985年,989年小规模偷袭高丽[1]。993年,80万契丹大军从辽国出发,越过鸭绿江大举征伐高丽西北部。高丽军队与契丹在凤山郡展开激烈的斗争。最终将契丹大军控制在清川江。见识高丽的反侵的迅速和坚决,契丹意识到以武力征服朝鲜半岛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于是契丹开始与高丽进行谈判。在高丽同意断绝与宋的联盟后,契丹撤退,并将鸭绿江以东土地赠送给高丽。双方建立了友好的睦邻关系。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抗辽大将康肇杀死高丽穆宗,拥立高丽显宗为王。契丹趁机以为高丽穆宗报仇为由,发动40万大军再次征伐高丽。康肇率军奋力抵抗,但最终不敌契丹而战死沙场。显宗逃离皇城。契丹占领开城后,由于战线拉的太长担心会受到高丽反击,开始撤退。高丽趁势反攻,给予契丹沉重打击。1018年,契丹派10万大军卷土重来。但不敌高丽军队。双方之后谈和,以后契丹再也没有征伐高丽[2]。

高丽与女真关系

朝鲜半岛东北部的一些女真部落曾为高丽的臣属,向高丽朝贡。[3]女真氏族首领接受高丽授予的武官官职有将军、宁塞将军、归德将军、柔远将军、怀化将军等;文官管职有大相、大匡、元甫、正甫、大丞等。由于这些女真部落位于高丽东北部而称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

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后,女真变得强大开始向高丽挑衅并最终征伐高丽。由于近百年的和平,高丽那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对女真的征伐,高丽肃宗下令让高丽所有军人上阵抵抗侵略,但却不敌征伐的女真。不过在尹瓘的说服下,女真后来撤退。女真撤退后,尹瓘感到高丽缺乏一支精湛的部队,于是重组高丽军队并培训一支精锐部队。1107年,尹瓘率领一支1万7千人的重组部队攻打女真并最终取胜。胜利后尹瓘在朝鲜半岛东北部修建了9座城堡(九城)。1108年,高丽宫廷大臣争斗。高丽新君主睿宗令尹瓘撤兵。1115年,女真建立起金国,不久灭了辽国。金国的崛起,割断了高丽与中国宋朝和其它邻国的联系。由于受到孤立,高丽国力开始削弱。

武人政权

1170年,郑仲夫,李义方和李高等几位高丽武臣因不满高丽毅宗和文臣对武官的欺压发动政变,建立高丽明宗傀儡政权,开始了武人政权的对高丽的统治时期。高丽毅宗被流放。1179年,高丽年轻的将军庆大升夺得大权。他本想整治腐败,恢复高丽君主的权力,但却在1183年病故。他的部下李义旼夺得大权。李义旼腐败而残暴,1197年被相对传统派的崔忠献暗杀。崔忠献夺得大权后,将明宗退位,选高丽神宗为王。在之后的61年,高丽便由崔氏政权统治,高丽君主只是一个傀儡而已。1204年,高丽神宗病故后。崔忠献又连续更换了两任高丽君主,直到1213年,找到了听话的高丽高宗。在崔忠献之后,崔氏政权先后由其后裔掌权。

蒙古高丽战争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高丽王室从松都(今开城)迁往江华岛,其后蒙古数征高丽,进行掳掠,但仍对江华岛没有办法。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蒙元军队至1273年。蒙古征伐高丽期间,高丽大藏经被蒙古人破坏。高丽高宗下令重新修复大藏经,以期待佛祖能够保佑高丽的平安。

高丽大藏经

高丽大藏经

高丽内部对蒙古的征伐存在两派。文派反对与蒙古交战,而以崔氏家族为首的武派则坚持继续抗蒙。1258年崔氏政权首领被文派杀害后,蒙古与高丽达成和平协议,同意保留高丽的国家主权和传统文化,高丽首都则迁回开城。忽必烈即位后,高丽成为其藩属,后设征东行省,高丽国王兼任行省达鲁花赤。高丽君主从忠烈王开始娶蒙古公主为妻,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

1388年,高丽禑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开城废黜国王自立,高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