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小权子和大脖子(2 / 2)

一个‘小权子’和一个‘大脖子’就这么杠上了,说完这俩名,自己都笑的不行。

笑过之后,黄渤又问了一遍刚才的问题,当然称呼还是‘小权子’,金钟权回了一句‘大脖子’然后张口说道:“华国的电影业发展的很迅速,电影作品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投资方面完全不是韩国能比的,在韩国的大制作放在华国也许就是中等的规模。”

黄渤和崔院长脸上带笑,这都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看过很多的华国电影,从里面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电影质量良莠不齐是正常的,有好有坏也是正常的,但是华国电影业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跟风太严重。往往一个好的题材被拍成精良的电影,马上就会有无数的人跟风拍差不多甚至是一模一样的电影,有的连名字也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了解的人来看的话,一定分不清这是两部电影,而不是续集什么的。

如果跟风拍的好也行,但我看过很多粗制滥造的跟风作品,除了名字上相似外完全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这完全就是杀鸡取卵,也许短期之内可以赚取利益,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完全就是得不偿失,发现一个新的能搬上大荧幕的题材很难,但要是毁掉一个片种真的是太容易不过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华国会允许这种情形存在。”

金钟权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这真的让他很不解,跟风赚钱是没错的,但是却要适可而止,就连好莱坞也懂这个过犹不及的道理,尽量在赚钱的同时不去伤害这个片种,等待观众们把这个审美疲劳的时期度过之后,才会再次开启这类电影。

这是非常理智的一种做法,因为好莱坞都在几大巨头的掌控之下,没有人会傻到去伤害这块‘大蛋糕’,损人而且不利己,再说了观众们也不是傻子,粗制滥造的东西是没有人买账的,花费了大投资去跟风结果观众不买账,就会赔的破产,这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

即便是在韩国,跟风现象虽然也有,但大都是力求创新,将同样的题材拍出不同的效果来,这种新意才能够使得观众们一次又一次的走进电影院去支持本土的电影。

听了金钟权的疑问和讲诉,黄渤和崔院长脸上带着尴尬和苦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

华国地大物博,十几亿人口里出现短视的蛀虫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国家大的多,这些只顾自己利益的奸商就像是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反正人家是赚了一票就跑了,留下的烂摊子怎么办?还不是这些真正为华国电影业操心的人们给他们擦屁股。

除了这些外,题材的限制也是一大原因,在好莱坞电影里你能看到调侃政客的,大骂总统的,炸毁白宫的。在韩国电影里你也能看到韩国和朝鲜的龌龊,政客跟财阀的勾结,贪污,买卖人体器官

真的是太多东西别人能拍,但是在华国就是拍不了了!

人民必须是幸福的,警察必须是正面形象,动物不许成精,不许有鬼,至于当官的,谁敢碰一下?还想不想拍电影了?你要说想拍一部炸某南海的电影,行啊,保证当天下午就有人上门来查水表,请你去喝茶,一顶恐怖分子的帽子戴你头上,就问你怕不怕!

这也不让拍,那也不能拍,除了继续啃老本,还能怎么办?!

但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种丢人的事你让黄渤和崔院长该如何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