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故人之子(2 / 2)

就在武关守将百里邑信誓旦旦地对着大良造吴起说出这话之时,接下来大良造吴起提出的问题却是让他为之一滞。

“你为什么放弃我秦国进攻河西桥头堡的洛水西岸和你父亲曾经供职的东出要冲函谷关的职位不要,反而选择来到这片几乎可能几十年看不到半分战事的武关呢?”看着百里邑,大良造吴起沉声问道。

大良造吴起问出并不是他一个人疑惑,更是在场除了武关将军百里邑心中之外几乎每一个人的心声。

当今天下,作为晋国继承者的魏、赵、韩所组成的三晋同盟的势力如日中天,他们依靠着他们绝强的实力死死压住了周边包括西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以及那已经被他们一分为二的东部齐国。

为了应对三晋这个庞然大物对于自己的压制,已经渐渐明白仅靠自己自身实力还不足以与他较量的秦楚两国已经为结盟做好了准备。

再过不久等到秦公嬴连与楚王芈疑在武关会盟之后天下之间便会清晰地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就是以魏赵韩为首的三晋同盟,而另一个则是以秦楚为首的秦楚同盟。

这两个激烈交锋的战场会在原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会在秦国东出的要冲函谷关,也会在楚国与三晋相邻的漫长边境线之上。

至于说位于秦国商於之地与楚国丹析之地之间的武关,虽然顶着一个雄关之名,但是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却是微乎其微。

面对这一个清晰得就算是普通士子也能看出的天下局势,百里邑却放弃了明显可以建功立业的河西函谷而来到这片秦楚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又如何能够不令其他人感到疑惑呢?

等到大良造吴起问完百里邑在沉思了良久之后并没有选择袒露自己的心声,反倒是引领着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一行人进入了武关这座雄关之中。

过了一个时辰当秦公嬴连一行人都安顿好之后,百里邑这才将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迎到了武关的关墙之上,向着两人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只见百里邑指着那高险的少习山对着秦公嬴连和大良造吴起沉声说道:“秦公、大良造请看,远处那山正是我武关防御所依靠的少习山。正是凭借此山我武关才能在这秦楚边际之上固若金汤。”

“秦公、大良造再看,我武关东南面正是楚国始源之地的丹析之地,而在我武关南边就是楚国数百年前与我秦国、巴国一起攻伐庸国所取得的上庸之地。”又是一番指引百里邑为秦公嬴连两人道出了武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听完百里邑的介绍,秦公嬴连似乎若有所指地说道:“西锁商於、南压上庸,东南还可以进取楚国祖地的丹析之地。如果我是楚王的话,不将武关这一道雄关彻底拿在手中的话,恐怕连觉都睡不踏实啊。”

“正是。”听见秦公嬴连的感慨,百里邑当即躬身回应道。

听到百里邑这句回应之后,刚刚仿佛一直在看风景的秦公嬴连忽然转过身来看着他说道:“防备楚国。这就是你百里邑甘愿放弃河西之地建功立业的机会,来到这武关的原因吗?”

“臣不敢隐瞒秦公,正是百里邑心中所想。”毫无隐瞒地说出这句之后,百里邑索性对着秦公嬴连将自己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启禀秦公、大良造,百里邑以为三晋不过是我秦国眼前之敌。长久来看,我秦国所要提防的根本不是东方已经三分晋国的三晋,而是南方这个幅员万里,带甲几近百万的楚国。”

“如今的楚国之所以没有展现出他数百年前那贪婪的本性,不过是有着三晋同盟这个庞然大物压制罢了。一旦合我秦楚之力击败三晋,楚国势必会成为我秦国的一个劲敌。”

“与其到时候头疼如何来遏制这头猛兽的扩张,倒不如未雨绸缪,早早便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也正是百里邑放弃河西而来到武关的原因。”百里邑在秦公嬴连的注视之下缓缓吐出了心中的最后一句话。

听完这一切的秦公嬴连脸上不仅没有露出半分紧张之色,反倒是还增添了一份自信的神情:“猛兽?那还得看楚国猛兽凶猛,还是我秦国虎狼骇人。”

“楚使屈武奉我王之命前来。我王车驾已经抵达丹阳,不知秦公一行距离武关还有几日路程?”

恰在此时,城下楚使屈武的声音传入了关城之上三人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