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2 / 2)

水来定了定神,这才端着木盆走进伙房,“大姐,你别去了,我去喊那两个孩子过来吃饭吧。”

“中啊,”吴氏笑着说,“兄弟,鱼汤你也不喝,就等着一会儿喝面条吧。我把这盆鱼汤给那几个喝酒的人送过去。”

半下午,东方远他们几个跟杜一鸣说要回家,杜一鸣就把吴氏腌的几坛子大头菜让他们带上。

东方远高兴地说:“那好,年前天佑就捎回家两坛子了,俺家大人小孩都喜欢吃。二妮儿腌的菜比你娘腌的都好吃。”

吴氏笑着说:“大伯,是这个院子里的水好,种出来的菜,腌出来的菜都好吃。今年腌的菜就剩下这么多了,到秋天我再多种几畦大头菜,多腌几坛子,到时候给你家、给俺文海叔家送去。”

“二妮儿,就这样定住了。年前你让吴翔捎回去的腌大头菜,你婶子就着咸菜吃了大半拉热馒头,她说这比送给俺几斤大肉都强啊!”叶文海笑着说。

杜一鸣、吴氏把他们几位送到大门口,吴翔赶着马车就离开了。

几天后,杜一鸣就去董社找来两位泥瓦匠,跟他们商谈修缮校舍的事情。第二天,他们又带了几个人到圣寿寺开始干活。那些学生家长认捐的钱陆续到位,杜一鸣就到后边的渡口买了一些建房用的木料、砖瓦等材料。

一个月后,院子的东面就盖起了五间青砖红瓦的房子。房子建成后,杜一鸣又买来一些青石条,让那几位工匠重新铺了院子里的那条甬路。

不久,邓氏从女儿家回来,从吴翔口中得知圣寿寺修缮校舍的事情,就拿出一只金手镯让吴翔替她交给杜一鸣。

杜一鸣用这只手镯换得的钱又盖了四间房子,两间用作伙房,另外两间作为远路学生的宿舍。杜一鸣还找人刻了一块石碑,碑的正面记述了这次捐资助学的事情,碑的背面记录了捐资人的姓名和所捐款数。石碑刻好后,杜一鸣就让人把它立在那座塔的东面,一个显眼的位置。

四个人很快就来到教室旁边,如松、如涛兄弟进了五年级,运昌和王公明去了四年级。

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回家过了一天星期天,如今又回到学堂,先生还没有进教室,他们自然少不了嬉闹玩耍。如松跟七、八位早到的男生在教室追逐嬉戏,如涛和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书。

过了大约一刻钟,班上另外几位学生走进了教室。随后,上课的钟声响起,如松他们几个连忙跑回座位上坐好。

很快,杜一鸣手拿课本走进教室,他这一节要给学生教授新课《出师表》。杜一鸣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然后转身问:“各位同学,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的故事啊?”

“听说过!”学生齐声回答道。

“这些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啊?”

“诸葛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