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儿,如涛、牛富田就请这对父女唱上一段,他们没有拒绝。父亲弹着三弦,女儿就唱了两段。
晚饭后,东方如涛跟牛富田说想请那位唱曲子戏的艺人过来喝一杯。牛富田很赞成,就把那位老汉请到他们几个住的那间客栈。很快,伙计给他们送来一盘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一壶酒,如涛、牛富田、二福、鲁怀忠几个人就陪着那位老汉喝了几盅。
当东方如涛问起鼓子曲的来历,老汉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听老辈人说过,曲子戏开始盛行于开封,后来就慢慢流传到洛阳、南阳这些地方。到了光绪年间,洛阳一带唱鼓子曲的艺人把各色杂曲小调用作踩高跷时的伴舞、歌唱,有时也单独演唱,后来就把这些曲子叫小调曲子。”
“那你们唱的曲子戏是不是叫大调曲子啊?”如涛问道。
老汉点点头,“就是这样,开封的鼓子曲传入南阳后,又吸收了陕西曲子、湖北小曲的一些曲牌,渐渐就跟开封的鼓子调有些不一样了,开封的人就把南阳曲子叫大调曲子,俺自己也称大调曲子。”
“原来大调小调就是这样来的啊!”如涛笑着说。
老汉自豪地说:“俺大调曲子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哪个地方不一样啊?”牛富田问。
老汉笑了笑,“俺大调曲子能坐客房台!”看牛富田几个没有听懂他的意思,老汉接着说:“俺能坐在堂屋里唱。所到之处,主家必须盛情招待,不能慢待。”
“还有这样的规矩啊?”鲁怀忠不解地说。
老汉笑着说:“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在唱曲子戏的时候,无论是弹三弦的人还是唱曲子的人,不管在哪儿,衣服都得穿周周正正,闭目端坐,目不斜视。”
“还得闭目端坐?”牛富田又问。
老汉解释道:“咱要是在主家的客厅里演唱,那些大户人家的家眷就坐在厅堂两边的厢房内隔着帘子听唱,唱戏的人闭目端坐,是避嫌。再说了,俺从来不唱那些淫词艳曲,俺只唱那些教人明理、向善的戏词,主人当然对俺这些人高看一眼了!”
如涛笑了笑,“老先生说得真好啊,俺以后得跟你学习,也不能唱那些不好的戏词!”
一壶酒喝完,老汉起身回屋歇息,他们几个也都安歇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戏班子的人就继续赶往下一站。
过了清明节,他们来到了距漯河数百里远的一个小镇,小镇名叫丹凤镇,这里已经紧邻湖北省,他们是应当地一个财主朱如山的邀请而来的。
他们到达丹凤镇已经过了中午,朱如山的管家安排他们到祠堂去住,并安排人给他们送来了饭菜。当他们吃过午饭,朱如山和管家一块前来看他们。
朱如山五十岁上下的样子,个子不太高,说话非常和气。半个月前,他跟家人一块去二十多里外的一个镇上看一位亲戚,他们正巧碰到东方如涛的戏班子正在唱戏。朱如山听了几句,觉得不错,就让人请戏班子到他们这儿来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