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蓝田县的粮食红线(2 / 2)

首先吃点好的,那么蓝田的餐饮业就发展起来了,其次买点好衣服,穿点好的,这样可以帮助蓝田纺织业快速发展。

吃好,穿好,紧跟着是什么了?

住点好房子,可以发展蓝田的建筑业,最后就是需要娱乐了,这样蓝田的演艺界以及旅游业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些行业发展起来,就可以带动周边救济,这样一步步发展,蓝田的繁荣指日可待。

蓝田的繁荣代表着蓝田税收会非常的多,税收多了,不管是民生,军事,教育,医疗,各种惠民政策也都会一一出台,如此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蓝田在一步步变好,而外面的大明在一步步溃烂,此消彼长,用不了多久,蓝田才是天下正统,大明就会被百姓抛弃,没办法,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这就是李朝生的行政策略,地盘不是打下来的,而是百姓求着自己接受的,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用来保护这些求助自己百姓的。

随着求助自己的人越来越多,那自己的地盘就越来越大,军队越来越多,等天下百姓都需要李朝生帮助他们治理的时候,那么李朝生就是天下共主。

李朝生从来没想着要造反,造反那是给没有技术含量的人用的,比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也就适合做点糙活。

而李朝生,那是做细活的人,做的是人心。

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李朝生真的想要做的事情。

只有做到这一点,李朝生才能做到天下归心。

关心民生这是李朝生的一项重要的功课,因为李朝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治下百姓真实的生活。

李朝生看着这两人多高的粮囤对掌柜的道:“给我来两斗吧。”

斗还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计量单位,虽然李朝生发布了斤这一计量单位,但是老百姓还是喜欢用斗,因此粮店的斗都是经过标准称量的。

一斗里面能称十斤玉米。

这时伙计听了这话立刻爬梯子上了粮囤,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盒子,盛了满满一斗,紧跟着用刮板刮平了上面一层玉米粒。

盛了两斗下来,紧跟着掌柜的看着李朝生道:“客官用给您称一下重吗,咱们这一斗是十斤,当然有时候会有点出入。”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那称一下吧。”

掌柜的见状挥了挥手让伙计去拿口袋,平时百姓们是不称重量的,因为他们就认斗,一斗玉米八十文他们是认头的,所以他们就按照一斗玉米八十文这什么算。

当然也有一些新派书生,比如蓝田书院的,这些学生来买粮食,都喜欢用斤,这是蓝田书院交过的。

李朝生一直想要重新统一度量衡,把以前用的升斗石,全部取消,统一为斤,公斤,以及吨这种统一单位。

可惜老百姓不习惯,没办法只能从蓝田书院开始教,从蓝田小学堂开始普及,李朝生相信只要这批孩子长大了,慢慢的度量衡肯定会再次统一的。

伙计很快把一口袋两斗玉米拿出来,紧跟着拿出秤给李朝生称了一下,二十斤多一两,掌柜的见状吩咐伙计把这一两玉米抓出来。

要是不称,掌柜的就给你了,可是称了,这一两就不能多,否则这就是国有资产流逝,这是商业部下达的命令。

李朝生见状点点头,对于这个命令,李朝生是同意的,让利于民是有限度的,如果政府不计成本的让利于民,政府就会遭受到危机。

但是现在百姓们的日子确实苦,李朝生也想救济他们,所以才会有了你称就把多的拿出来,不称就算了。

这是一个漏洞,李朝生知道,商业部知道,粮铺也知道,大家都知道,因此互相监督,防止事情恶化,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而且上面也在改,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这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因为升斗这些测量体积的工具,误差是很大的没有斤这种直接称重的方便。

李朝生的一系列操作,把跟在他身后的‘马公子’看傻了,她不懂李朝生的操作,不明白李朝生这么做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不过,她总感觉李朝生有一种不明觉厉,每一步都很深奥的感觉。

这个男人怎么不像是普通的世家子,反倒像是一个济世之才,而且长得还不赖,那蓝田县尊李朝生能有他这般就好了,唉~

想着竟然有些入了神,李朝生在粮店把粮价询问差不多了,心中很是满意,自己的政策手下没有阳奉阴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预兆。

这代表李朝生的领导班子还是纯洁的,高效的,只有纯洁高效的领导班子,做起事来才能所向披靡。

有人说打仗是打国力,这句话没错,可更是再打领导班子,由于各种利益纠葛,一个很好的政策可能触犯了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就不能执行。

比如崇祯与他的文成武将,比如李自成跟手下的一干拥兵自重的土匪头子。

如果要对政策执行排个序,蓝田第一,政策执行接近百分之百,鞑子第二政策执行率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流寇第三,可以达到百分之四五十,大明,呵,不提也罢,崇祯的命令除了极少数忠臣,其余的能出bj城,算他厉害。

这也是为何蓝田小,却能与天下群雄并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