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较量 上(2 / 2)

烟水寒 寒武记 0 字 2021-10-08

另外两路大军,却是东南大区供养的象州营,由东南州牧谢成武的嫡长子谢顺平带领;以及西南大区供养的豫林营,由西南州牧韩问的嫡亲叔叔韩永仁带领。这两路人马和范家军都差不离,只战斗力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两区承平日久,地方上虽比不过江南,却是比营北要富庶得多,所以兵器械甲都远胜范家军。</p>

明启帝登基之后,为了削弱世族豪强,先将东昌营的将领用计拿了,换了自家的亲戚范朝晖上任。就将营北大区轻而易举的拢回了皇帝手里。明启帝便有些志得意满,又打上了东南区和西南区的主意,便屡派官员到这两区任些不重要的职位,给两族人添堵,又赐了房屋田舍、爵位封地,让两族的嫡系之人到京城居住。</p>

东南和西南之地,本就比北地富庶,愿意扎根的人比北地多。谢、韩两族在东南和西南经营日久,两地的州牧将官等要职都由各族举荐,便一直都只在族里世袭,皇帝也很难插手。现下面对皇帝的谕旨,谢、韩两族只声称家中尊长病弱不堪,现下遵医嘱不敢挪动,上表皇帝,希望皇帝宽延一段时日。等尊长病愈之后,再行迁居,其实割据之心已起。只碍着范朝晖是皇帝嫡亲的外甥,且英勇善战,才只拖延着,等待时机。也因此,皇帝要夺范朝晖兵权一事,已让谢、韩两族在京里的探子得知,飞马报到了东南的都城象州和西南的都城豫林。</p>

皇帝在御书房里和三位阁老议了半日,并无一人拿出有用的策略,便有些烦躁,道:“三位阁老要还是没有主意,朕看这阁老之位,还是应该让有能之士居之。”</p>

曾阁老到底到底老练些,便道:“如今之计,只有笼络着范将军。那两地的人,虽有不臣之心,却看在范将军份上,不敢轻举妄动。--若那两地之人真的反了,皇上自可将范将军派去平叛。若胜了,皇帝去除了心腹大患。就算是败了,以范将军之能,自是能和那两位打得两败俱伤,皇上却是可以做个得利的渔翁。自此天下承平,吾皇无忧是也!”</p>

皇帝这才有些动容,细思了一会儿,道:“若是范朝晖胜了,却无人辖制得住他,又如何?”</p>

曾阁老便吃惊道:“皇上何出此言?范将军家人眷属都在京城。等范将军出外平叛,皇上对范将军的家人多加照应便是了。范将军必会感激涕零,为吾皇鞠躬尽瘁!”</p>

皇帝对曾阁老的话便心领神会。东南和西南的谢、韩两族拒绝将嫡系家人搬到京城来住,不就是担心皇帝将他们的家人当了人质扣住了?--范家嫡系都在京城,只有范家旁系却举族住在翠微山附近的朝阳山上。旁系都未出仕,守着祖业祭田在乡间,倒跟嫡系关系越发远了。皇帝倒也不怕范朝晖在外掀起风浪。便将之前被范朝晖激起的怒气平息了几分。</p>

曾阁老又进言道:“当年太宗留下的屯兵制和轮换制却是可以试行一番。”</p>

皇帝便和三位阁老计议已定。既然谢、韩两族暂时不能搬迁来京,就让他们两族任要职之人先轮换一下,来个釜里抽薪。便拟了旨,将东南象州牧谢成武和其嫡长子谢顺平将军调任到西南豫州牧,而西南豫州牧的韩问和其叔叔韩永仁将军就调任到东南象州。各区下面的军士却不变,只调换了两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p>

这边常公公便进来禀道,镇国公范朝晖入宫面圣来了。</p>

===========================</p>

作者的话:应该是周日早上的加更。结果忘了。补上。^_^</p>

另外,这一章很重要,有木有兰心慧质的MM看出本文架空的是以哪个朝代为主的历史背景?--可以在评论区发贴。参与猜谜的MM俺给乃加精送分。</p>

友情提示:不是明清这两个被穿成了筛子的朝代。(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