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出路的决断(2 / 2)

可见,其实已经有人开始预测长安的秋粮,是送不进来了。

世家集团们在几百年时间,早已将触角延伸到了整个汤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碧莲不要的玩弄着苍生社会。

这也是为什么应昭一定要选择暴力革命的原因。

因为只有暴力革命,才能毫无顾忌地培植新地方势力,进而扫出世家的触角。

谁对应昭都不重要,没有世家门阀对应昭最重要!

“那要转移,去何方?”李作德第一个发问。

长安不能呆,人太多,粮太少,呆着就是作茧自缚。

可是出去了,又能去何方?

去洛阳?

那里也是世家的大本营,碉堡无数,四战之地,去了才是自投罗网。

去宁夏?

如今七月了,往北转移,需要多少冬衣,需要多少牛羊才能在草原过冬?

况且等他们在草原站稳脚跟,沿长城防线就封锁了他们南下道路,这也不好打啊!

去西凉?

更别逗了,更远。

“去蜀州吗?”宇文泰坐在下首的一个角落内发问。

众将士恍然了一下,纷纷看向应昭。

原来应昭组建所谓的蜀州建设兵团,并不是为了从蜀地搬运粮食来支撑长安用度。

而是想要直接转入蜀地啊!

“蜀地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刘裕点头说,“汉太祖以汉中入蜀,进而从蜀出而夺天下。数百年来蜀地水利完备,平原之内号称天府,钱粮无数。更重要的是,蜀地是个极佳休养生息之所。”

“不过!”

刘裕断句,沉声说道:“入蜀容易,出蜀难,陛下以为,当从何处出?”

“四条路可以走。”应昭笑着说,“一,越岷山,走草地,平吐谷浑,过河湟攻打陇地。”

“二,出蜀南,下宁州(今云南和贵州),入广州(今两广),北上湘州再夺天下。”

“三,出键为郡(今宜宾),定夔门,入荆州,顺江而下,克襄阳、柴桑、安庆、金陵,进而北伐两淮。”

“四,出汉中,直取雍凉,还都长安,再以关中之地东出,再来一次汉太祖之事。”

刘裕听罢这四条路,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两条路。

一条是江南路线,先把南方吞并了,然后再反攻江北。

一条则是拿雍凉蜀三州之地,行一次汉太祖之事。

但是这两条路之中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第一条最难,第二条次之,第三条再次之,最后一条反而是最简单最有效,并且有成功榜样的。

广阔的屋舍内,众人都是一脸肃穆,都在权衡一切的胜算和代价。

“陛下,刘宁夏,在下个人愚见,走第四条路应该最合适。”

一直没插嘴的家令张桂,选得最稳妥的路。

众将也都颔首,确实最后一条最稳。

应昭不着急说话,而是反问刘裕:“德舆以为呢?”

刘裕表情凝重,因为他知道他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未来的战略方向。

虽然皇帝说不定已经制定好了方略……

“臣以为,第三条最为妥帖。”刘裕缓缓的讲出了心中的决断。

“这……”

众将士都不解起来,有成功例子不用,为什么要走江南线?

细究此前历朝历代,以南伐北,何时见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