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好消息,拿下葭萌关(2 / 2)

不过他本人倒是不以为然,反而积极参加应昭身边的军事行动。

没错,他虽然是曾参的后人,可他武德充沛啊!

君子六艺,熟稔的很。

因此一直不怎么谈论儒家经典,反而一口一个兵书,并且熟知堪舆地理,早年还游历四方,算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为何北伐结束之后,应昭把他留在东宫做左詹事的缘故。

“何事让仙桃如何兴奋?”

应昭笑呵呵的看着,估计是什么好消息吧,不然也不会这么兴奋。

曾寿赶紧上前,让太监递给应昭道:“杜达已经打下了葭萌关,葭萌关守将张栋降了。”

“降了?”应昭诧异的拿过文书。

前后不过两日,怎么可能这么快?

事实上不是两日,杜达比刘信更早抵达葭萌关。

当然之前还有周尧之的部队。

周尧之打仗手艺太下饭,同时也是一个不敢冒险的家伙。

因此杜达来了之后,上庸县尉祝俊华将早就发现的小道信息,送到了杜达的手里。

杜达一看,这不就来机会了吗?

带着祝俊华和三百賨人士兵,自己又拉出了五百人,去试了试。

这一试,还真别说,直接把张栋打蒙了。

张栋得知后路被捅,又听人说后方旗帜一展,有足足几千人的份,一下就知道守不住了。

赶紧就投降了。

周尧之还以为对方是认怂了,决心投靠,兴奋的迎接投降。

再然后就是杜达带着人接手了葭萌关,张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已经晚了。

葭萌关陷落,边上的广元县也顺势落入了周尧之的手中。

宇文泰还在来的路上,刘裕也才在整编兵马准备南下,入蜀的通道,一下就剩剑门关还没打通。

“祝俊华?双字名?”

应昭翻了翻,诧异的问了一句。

双字名在古代不是没有,但通常是给庶子,或者普通百姓自己取的。

至于周尧之这种的,则是受到了佛道两教的影响,最后一个字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单纯读起来顺口罢了。

而祝俊华就显得普通了,怎么看都像是草民起家的人。

“这位是宁州遵义郡人。”曾寿笑道,“他是氐人。”

应昭了然,汉化氐人偏好是双字,第二字通常是字辈。

这个偏好是太祖的时候,太祖赐给他们的取名办法,原来的历史估计是没有。

“那确实是好消息。”应昭感慨了起来,“宇文护到哪里了?”

“已经抵达霸上,明日就可以东出。”

关中的文书回答。

“那就让他停在霸上,等待后续命令,从商洛弄来的粮食运来部分就行。”

应昭清晰的下达命令,曾寿诧异问道:“陛下不打算趁势东出?”

“不了,粮食不够。”应昭摇头,看曾寿想说话,阻断道,“德舆刚拿下汉中,汉中的粮食运出消耗绝对不菲,眼下既然拿下了葭萌关,那么剑门关也就在不远。

关东军这边让他们磨蹭,你再去信后方,让他们统归德舆统帅,分别恢复蜀汉的汉中,武都,阴平三郡的范围,并且进入陇西郡,就地分田分地,招募建设兵团。

大张旗鼓的让关陇世家知道,再不起兵,朕就要入蜀了。”

“是!”曾寿颔首,也知道应昭是真的不打算直接东出了。

这么做,是好是坏,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