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与重八的第一次交锋(2 / 2)

朱雄英装作兴奋且激动地回答道:“孙儿想学剑!”</p>

“哦?学剑?为何学剑?”</p>

太祖爷眼中的欣赏之意愈发浓厚,好感值也上升了三点,却是面不改色地追问道。</p>

“枪乃百兵之王,非将帅之才不可练!”</p>

“棍乃百兵之祖,非仁人义士不可练!”</p>

“刀乃百兵之胆,非决绝死士不可练!”</p>

“至于斧钺钩叉,非江湖人士不可练!”</p>

朱雄英稚嫩的声音回荡在空阔的大殿之中,太祖爷脸上面无表情,双眼之中的喜色却是愈发浓郁。</p>

“而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p>

“汉高祖仗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而得天下!皇爷爷提三尺青锋,横扫群雄而得天下!剑,无疑是‘百兵之君’!”</p>

“孙儿习武,自当学剑,以剑扫平不服之声,以剑屠灭不臣之人,以手中之剑御天下!”</p>

朱雄英表面上讲的大义凛然,言之凿凿,心中却是吐槽不已。</p>

倘若不是为了给这位主宰天下的老爷子留下一个好印象,谁闲的蛋疼没事学剑(贱)啊?</p>

倘若他朱雄英敢说自己想学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指定日后皇位没他的份儿!</p>

学了那些玩意儿还做什么皇帝?</p>

扛着斧钺钩叉,坐在龙椅上批阅奏章?</p>

去北境砍鞑子去吧,说不准还能混个三军猛将的名头!</p>

太祖爷听得热血澎湃,表面上却是没有任何异常。</p>

百兵之君!</p>

好一个“百兵之君”!</p>

小小稚童,龋齿小儿,年幼无知,倒是什么都敢说啊!</p>

“好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对了,随你的父亲去看看皇后!”</p>

足足沉寂了片刻,太祖爷才轻咳了一声,淡然开口道。</p>

朱雄英满脸喜色地小跑着冲了出去,留下太祖爷一人陷入了沉思。</p>

虽然太祖爷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但朱雄英却知道计划已经成功了!</p>

因为,太祖爷潜藏在双眸之中的喜色,被时刻观察他的朱雄英成功捕捉到了!</p>

即便太祖爷已经恐怖到了连情绪都可以伪装的地步,但他脑门上的好感值却不会骗自己!</p>

朱雄英心中一块大石悄然落地,不着痕迹地舒展了一下因紧张到极致而有些发麻的四肢。</p>

此次入宫面圣,目的有三。</p>

其一,朱雄英不想过早入文渊阁!</p>

每日学习晦涩难懂的儒学经义倒还是小事,教书先生是古板老头儿李希颜那也是小事!</p>

关键问题在于,文渊阁那是什么地方?</p>

那是一众年幼皇子进德修业的地方!</p>

除了秦王、晋王、燕王等已经成年就藩的皇子外,尚未成年的皇子都要前往文渊阁进学启蒙。</p>

</p>

这一众皇子将来都是手握数十万重兵的边塞诸王!</p>

朱雄英何德何能,能够与一众皇叔一同学习?</p>

乱了辈分倒是其次,他不想这么快就进入到某些人的眼中,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p>

尤其是那位正在北平燕王府磨刀霍霍的皇四叔,朱棣!</p>

但圣旨已下,这文渊阁他不去也得去了,至少需要等到那个人入京!</p>

其二,因袁凯之事,太祖爷与便宜老子的关系搞得有些僵,从方才喝令朱标去门外守着便可看出,太祖爷心中仍有怒气未消!</p>

袁凯文采过人,写得一手好诗,得以成为了天子近臣,日子过得滋润无比。</p>

但前些日子因胡惟庸大案,太祖爷想要处死一批囚犯,便宜老子朱标嫌太祖爷太狠,于是想为他们减刑,二人因此常常争辩,矛盾就这样骤然出现。</p>

有时候理念不和,那可是相当致命的一件事!</p>

太祖爷就问及近臣袁凯此事,这个近臣因那句首鼠两端的话被太祖爷恶之,于是只能佯装疯了,试图致仕归乡,以保全身家性命。</p>

而因袁凯之事,太祖爷与便宜老子不和的消息在有心人的散播下愈演愈烈,即便是朱雄英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皇位着想,进行一波反向劝谏。</p>

朱雄英刚才看似将自己老子的坏话,实则是在向太祖爷反向进言。</p>

自家老子朱标本就是一个自幼习从儒家圣言之人,性格过于仁厚了些不是正常现象吗?</p>

儒学主“仁”,一向强调重教化、轻刑罚,崇尚仁义,提倡仁政!</p>

从这方面而言,太子朱标做的简直不能太好!</p>

其实纵观太祖爷的一生,他对便宜老子都极其爱护,朱雄英心中所忧不甚,此举也是加个保险罢了。</p>

其三,学习诸子百家是朱雄英临时提出的一个借口,他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个借口接近那位智者!</p>

一个精通诸子百家,善诗工书,佛法高深,智计过人的大和尚!</p>

大和尚本与太祖爷是至交好友,常出入内廷与太祖爷坐而论道,但因参与朝政过多为权臣所忌,一场阴谋由此展开。</p>

大和尚好友受到诬陷牵扯到胡惟庸案中,他也因此险些丧命,幸得太祖爷网开一面,得以免官去职、退居安徽凤阳水西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