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卫所屯田制登场(2 / 2)

“给你也不是不行,但是总得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吧?”</p>

涉及到兵权,还是三百披坚执锐的禁军骁勇,太祖爷心中也有些犯嘀咕,显得颇为迟疑。</p>

朱雄英却是早有预料的样子,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大大咧咧地扔在了御案之上!</p>

“皇爷爷你看看这够不够?”</p>

什么东西?</p>

这小王八蛋又写了本什么?</p>

太祖爷当即捡起册子一看,呼吸却是瞬间急促了起来!</p>

只见那册子封面之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卫所屯田制!</p>

翻开封面第一页,唯有一句话: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p>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p>

这怎么可能?</p>

眼下大明拥有百万雄师,南征北战,追亡逐北,打出了赫赫威名!</p>

但是,这百万雄师也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粮食。</p>

养兵就是砸钱,打仗便是烧钱!</p>

想要拥兵百万,却不费一粒稻米,这怎么可能?</p>

难道让那些将佐士兵都喝西北风去?</p>

怀着这样的疑惑,老爷子立马往后翻看,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欣喜,通篇看罢之后,老爷子已是激动得难以自抑,情不自禁地起身踱步了起来。</p>

这卫所屯田制,乃是一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制度,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依赖屯田。</p>

此举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百万雄师的财政耗费,而且还能从事劳动生产,反哺朝廷,可谓是眼下最适合大明的军制方式!</p>

闲时为民,战时为兵,打仗生产两不误,实在是绝佳的军事制度!</p>

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p>

而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p>

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p>

五军都督府掌统军权,兵部掌调军权,二权分离,加之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大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力!</p>

似乎这卫所屯田制,除了英儿所说将会削弱军队战斗力外,再无其他弊病!</p>

嗯,这个小王八蛋当真是有心了!</p>

“行吧,朕会从飞熊卫中调三百人给你,成为你的亲军,明日送到青龙山!”</p>

沉思良久,太祖爷终于还是松了口。</p>

一来他不相信这孩子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二来他对这孩子充满了信心,如若他真的在研究新军备,那反倒是一件大好事!</p>

朱雄英闻听此言大喜过望,腰杆瞬间都挺直了许多。</p>

飞熊卫啊!</p>

那可是天子亲军上十二卫之一,里面个个都是身材健壮、武艺不凡的将士!</p>

这次真的是捡到宝了!</p>

打发走了爱孙,老爷子这才将册子递给了爱子,感慨万千地开口道:“看看吧,标儿,你可真是给朕生了一个好圣孙啊!”</p>

太子爷一脸懵逼地接过册子翻阅了起来,这一看就当场吓了一跳。</p>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p>

那岂不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军费损耗,大大减少百姓肩上的压力?</p>

眼下四方既定,战事减少,虽然父皇有继续远征之意,却也不可能在这一两年。</p>

换而言之,大明京师内的百万雄师,已然成为了朝廷财政的一大负担!</p>

若是真能将其顺利推行天下,那此举无异于是一项仁政!</p>

那个小王八蛋,真是妖孽得很啊!</p>

【作者题外话】:这卫所屯田制虽然在大明中后期破烂不堪,但是在明初之时却是一项巨大的成功,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压力。</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