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突然间的转折(2 / 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p>

“罢官正是君恩厚,入狱刚于戍卒宜。”</p>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p>

不知不觉间,毛人屠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念到最后已然有些哽咽动容。</p>

这……当真是一首绝笔诗啊!</p>

首联开篇便讲自己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p>

颔联却是笔锋一转,真挚诚恳地表达态度: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p>

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尽数化为了拳拳报国之心,跃然纸上!</p>

颈联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但其实心底却埋藏压抑着巨大痛楚,细细咀嚼之下,似有万丈波澜,不断起伏。</p>

无论是罢官,还是入狱,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p>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p>

尾联则是用典,以隐士杨朴拒绝宋真宗征辟为例自嘲,告诉家中老妻,这一回自己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p>

全诗读罢,一副令人动容的场景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里面。</p>

一位白发苍苍,年迈不堪的忠贞之臣,正在暗无天日的地牢之中,挥笔就墨艰难写下这首绝命诗,一面感谢那浩荡皇恩,一面表达那忠贞之情,唯有在最后一句,才草草告诉老妻这个不幸的消息!</p>

</p>

何为忠君报国?</p>

何为忠心赤胆?</p>

何为忠鲠不挠?</p>

茹太素啊茹太素,此诗一出,你这条命是真保住了!</p>

暗自感慨一番后,毛人屠稍稍抬头,这才发现皇上不知何时已然红了眼眶,脸上的怒容早已消失不见。</p>

妥了!</p>

这回真妥了!</p>

朱雄英见状心中一喜,彻底放下了心来。</p>

其实想要救出茹太素等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前提是必须让老爷子清楚,茹太素等忠贞贤良是在一心为大明着想,而非那些沽名钓誉、讪君卖直之辈!</p>

虽然这二者都是文人,却是全然不同的两类人!</p>

茹太素当朝劝谏太祖爷收回成命,废除《大诰》,尤其是他冲锋在前,很容易便会令老爷子误解其真实目的。</p>

老爷子想要推行《大诰》于天下,根本不必杀光茹太素等忠贞义士,直言谏臣,大可以将其贬官降职,丢出京师便是!</p>

这才是朱雄英的真正目的,让这些个忠贞贤良出去避避风头,也是一件大好事情。</p>

“皇爷爷,茹太素这个狗东西还敢……”</p>

“闭上你的臭嘴!”</p>

朱雄英还准备加一把火,却是惹得老爷子没好气地呵斥道。</p>

“毛镶,将茹太素等人,放了罢!”</p>

“拟诏,迁茹太素为云南布政使,即刻赴任,不得有误!”</p>

果真如此!</p>

朱雄英与毛人屠对视了一眼,心中那块巨石终于落地。</p>

茹太素先前就曾出任北平布政使,后被擢升为户部尚书。</p>

其实这二者地位相差无几,布政使更是一地封疆大吏,但户部尚书乃是中央巨头,且常伴天子左右,故而实际地位高出不少!</p>

正当气氛逐渐轻松起来时,老爷子的下一句话却是令朱雄英如遭雷击,呆立当场!</p>

“安道,带英儿去太医院,命陈君佐给认真看看,这脑疾怎就时不时地复发?难道真没救了?”</p>

老爷子满脸忧虑地开口道,令朱雄英一脸懵逼。</p>

没救了?</p>

脑疾复发?</p>

谁他娘的有脑疾?</p>

谁他娘的没救了?</p>

【作者题外话】:朱某人没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