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圣王出世(1 / 2)

 “皇上,大喜啊!”</p>

是日深夜,皇宫之内寂静无声,唯有御书房灯火通明。</p>

杜安道捧着一叠奏疏,匆匆走了进来,令伏案批阅奏疏的太祖爷眉头一皱,抬头冷眼看着这个忠奴。</p>

“呵,安道啊,怎么个‘大喜’啊?”</p>

近些日子,因为百官争相弹劾毛人屠及锦衣卫一事,老爷子可谓是不胜其烦,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p>

杜大太监闻言讪讪地笑了笑,急忙将奏疏放在了御桌上,最上面那本赫然正是顾礼卿的报喜奏疏。</p>

“皇上,甘薯已经成熟了,这些是各地反馈回来的奏报!”</p>

闻听此言,老爷子当即翻开奏疏细细查看了起来。</p>

事关神器甘薯的实践成果,太祖爷也不得不慎重对待。</p>

虽然先前爱孙已经在青龙山证明了甘薯的超高产量,无愧于其社稷神器之名。</p>

但最重要的,反而是这甘薯能否推行天下,并且推行天下后产量依旧惊人,足以养活大明天下的亿兆子民。</p>

片刻之后,太祖爷忍不住惊喜喝道:“真是太好了!这甘薯果真不愧是‘社稷神器’,产量依旧十分可观啊!”</p>

在这些奏疏之中,亩产十六石者比比皆是,最低者都有十二石,甚至还有亩产二十石的良田!</p>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粮食啊!</p>

嗯,虽然吃了容易放屁,但这对于饿肚子而言,算得了什么?</p>

“太子呢?还在河北赈灾施粥吗?”</p>

老爷子突然抬头,感慨万千地出言问道。</p>

自己这个太子,此次可是于国立下了大功,他的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了!</p>

“回禀皇上,太子殿下还在河北,正带着灾民屯田,种植甘薯,自力更生!”</p>

这个回答令老爷子颇为意外,甚至有些惊喜。</p>

甘薯再加上大棚,便意味着可以多次种植采取,不用考虑农时问题,那也就是说这甘薯一年可以耕种两次,收获两次!</p>

而每一次,都将会是一次大丰收!</p>

心中有粮,丝毫不慌!</p>

太祖爷立马下令道:“传令各州府郡县,即刻采取甘薯,而后搭建暖棚,将薯苗再次种下去!”</p>

“对了,告诉百姓们,大红胖子生熟皆可食,薯叶亦可作为青菜食用,万万不可随意丢弃,这可都是粮食啊!”</p>

作为曾经险些被活生生饿死的一员,朱重八最痛恨别人糟蹋粮食,节俭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p>

杜安道应声称是,却并未转身离去,而是试探性地开口道:“皇上,夜已经深了……”</p>

太祖爷闻言一愣,而后这才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老腰,起身向外走去。</p>

但走出了御书房,老爷子却是有些不知去哪儿,沉吟片刻之后,仿佛回想起了什么,这才抬脚向着咸福宫走去。</p>

</p>

小福清这个小丫头,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了啊!</p>

因为不想嫁人,竟敢一哭二闹三上吊,整日在宫内闹得不得安宁。</p>

一念至此,老爷子心中陡然想到了那个可怕的猜测,原本的好心情瞬间被破坏殆尽,不自觉地加快了去往咸福宫的脚步。</p>

河北永平府,天刚蒙蒙亮,太子爷便早早地起来洗漱更衣,准备开始今日的赈灾工作。</p>

在三省旱地辗转赈灾数月有余,本来就黑的太子爷此刻更是黑的没眼看,一双手布满了老茧,简直与老农无异。</p>

或许旁人并不能理解,为何贵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殿下,舍弃锦衣玉食,亲自赶赴重灾区,顶着炎炎烈日,吃着粗茶淡饭,非但不叫苦叫累,反倒是甘之如饴。</p>

唯有太子殿下自己心中才清楚,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p>

为了什么?</p>

为了灾民,那一句句真心实意的诚挚道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