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上书(1 / 2)

 在满朝文武的默默注视之下,太孙殿下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京师,却是径直率军上了青龙山,而后再也不见丝毫动作。</p>

这位太孙殿下此次回京,似乎只为入宫看望病入膏肓的当今天子,倒是令人颇有些失望,茹瑺还等着他出手拨乱反正,谁知原来自己等人是会错了意。</p>

即便黄子澄等人正在极力弹劾他炮轰卢龙塞的跋扈行径,太孙殿下也装作浑然不知,终日龟缩在青龙山不出,甚至都未曾去见一见当朝太子爷。</p>

如此风平浪静地过了三日,太孙殿下并无兴师问罪的意思,黄子澄等人彻底放下了心来,继续在朝堂之上作威作福,指点江山。</p>

但太子爷朱标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宁,自己这个好儿子如此姿态,反倒是令他寝食难安,如坐针毡。</p>

从小看着这个小王八蛋长大,他可是太了解自己这个好儿子的脾气秉性了。</p>

这个小兔崽子越是安静,代表着他的反击就越是猛烈,比如说先前长街袭杀罪王朱棣,他伤愈之后安安静静地在天界寺过了半年。</p>

这半年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旁人根本没有多想,他却是用这半年时间苦练杀人技,最后险些将老四朱棣当场格杀在长街之中!</p>

那么,英儿,这次你又在准备什么呢?</p>

太子朱标神情凝重地看向青龙山,满脸尽是苦笑。</p>

正因为无比的熟悉了解,朱标自然清楚,自己这个儿子此次回京定然是为了那笔血债,亦或者说为了那个罪魁祸首而来!</p>

定远侯王弼可是宁王朱十三的恩师,抛开这份情谊不谈,三万辽东健儿就此命丧燕然山,这是一笔沉重到任何人都避之不及的累累血债!</p>

即便朱标在百姓面前将其隐瞒,难道就可以当做这笔血债消失了吗?</p>

总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p>

翌日清晨,乾清宫朝议。</p>

询问了黄河的水患治理、辽东岭北的开发与南疆诸国的郡县等几件大项目后,太子朱标便有意退朝,亲上一次青龙山。</p>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非要跳出来,做个跳梁小丑,在这种节骨眼上不知死活地弹劾皇太孙嚣张跋扈,凶横刚愎,赫然正是黄子澄与他的几名心腹。</p>

黄大人前段时间,骤然听闻太孙殿下与宁王殿下率神机营无诏回京,甚至怒而炮轰卢龙塞,吓得他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大难临头。</p>

即便心中不愿承认,自己做的事情,黄子澄如何不知?</p>

太孙殿下为何如此暴怒回京,抱了什么目的,难道还需要解释吗?</p>

如此痛苦而又煎熬地度过了等待时光,太孙殿下终于回京了,岂料想象中的兴师问罪并未发生,甚至这位殿下根本没想起自己这号人物。</p>

黄子澄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却是因先前那种恐惧不安而愤怒,索性开始弹劾起了皇太孙的嚣张跋扈。</p>

毕竟炮轰卢龙塞的事实就在眼前,自大明立国后还从未有人敢做出这种丧心病狂之举,若是朝廷不对其做出惩处,那日后武夫丘八们效仿行事,整个大明岂不是乱成一锅粥?</p>

黄子澄的理由很充分,态度也很诚恳,在当下这个严峻的形势面前,他还敢当庭弹劾皇太孙炮轰卢龙塞的嚣张跋扈之举,当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刚骨直臣啊!</p>

太子朱标冷冷地扫了这厮一眼,并未张口接话,他很是不理解一个饱读诗书的硕儒名士,为何这脑子就是不好使,没有半点政治智慧!</p>

正当此时,一名太监递上了几封急报,太子爷看后面色大变,竟是露出了慌张之色。</p>

他终于明白,自己那个好儿子在等什么了!</p>

真是好狠的手段啊!</p>

联名军中大将,共同上书朝廷诛杀佞臣黄子澄,以慰定远侯王弼与三万辽东健儿的在天之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