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忧心(2 / 2)

人神 南朝陈 0 字 2021-11-09

明天,是个大日子,举国瞩目。天下士子云集京师,多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明天。</p>

李逸风叹了口气:“莫非不幸言中,君生在旅途真出了什么事?”</p>

想到这个可能性,一颗心狂跳。</p>

两老与叶君生结识、相处,点点滴滴,亦师亦友,别有情怀。他们一心期望,叶君生能在本届乡试高中,一路考上去,功成名就。</p>

错过今年,可又得等三年了。</p>

三年时间,或许对于年轻的叶君生而言,不算漫长。然而三年又三年,光阴荏苒,忽忽而过,存在太多变数。</p>

今年以后,叶君生气运鼎盛,最适宜一鼓作气,若果错过,以后的事情还真不好说了。</p>

黄元启早饭顾不得吃,拉起李逸风:“走,我们到四合院那边去看看。”</p>

院落静寂,了无动静。里面一株银杏树,亭亭如盖,撑出大片荫凉来。倒有些鸟雀,在枝叶间跳跃鸣叫不已。</p>

先前安排在门口守望的小厮还在,见到二老来到,连忙上前问好。</p>

李逸风问:“阿安,可曾见到叶公子他们回来?”</p>

阿安道:“不曾。”</p>

黄元启道:“莫不是你没有盯紧?”</p>

“老爷明鉴,小人在此,就于门口处打个地铺,苍蝇都飞不进一只,如何敢怠慢。”</p>

李逸风叹了口气,眉头紧锁。</p>

黄元启更显急躁:“逸风,不能等了,我们赶紧去找二王爷去。”</p>

“好,这就走。”</p>

二王爷,便是圣上此子,太子弟弟,赵匡明。</p>

当今朝野,局势风云变化,根源便在于“启明之争。”东宫太子赵匡启,性格暴躁、好色,一向被文武百官所担忧;与之相反,赵匡明则宽厚仁德,有长者之风,名望更高。</p>

然而王朝自古立长不立幼,是为规矩。因此很早以前,太子之位便已确定。前些日子,圣上病危,赵匡启临时亲政。若非后来小龙女回京,给父皇服食灵丹妙药,皇帝早就挂了。</p>

如果圣上驾崩的话,太子扶正,名正言顺,就不会再发生什么波澜。</p>

事情出现转机,皇帝恢复健康,重新执掌政权。对于这一段时间,太子借着上位之机,排斥异己,大肆逼害二王爷的人,而心生不满,渐渐疏离。</p>

为此,赵匡启坐不住了,四下活动,藉此稳固地位。</p>

倒是二王爷,一如既往淡定。</p>

来到王府,李逸风与黄元启投上名帖。过不多久,便有门人相请,进入府中相叙。</p>

一番客套不提。</p>

事关紧急,李逸风开门见山,将叶君生奔赴扬州,久不见回的事情原原本本道出,请二王爷调遣人手,帮忙寻找。</p>

“竟有此事?”</p>

二王爷霍然而动。</p>

对于叶君生,他当然很有印象。当日冀州之行,便在独酌斋中溜达了一圈,买下一幅字,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p>

后来送给了九妹,赵峨眉十分喜欢。又听说后来,叶君生将整首词写全了,词牌名曰《临江仙》。</p>

</p>

“不好,前些时日,隐隐听到大哥那边有所动作,莫非就是针对叶君生的?那样的话,就凶多吉少了。”</p>

他不假思索,朗声道:“李老放心,我即刻安排人手,于城内城外,打听寻找。”</p>

“谢殿下。”</p>

两老对视一眼,略略放下心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