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上殿(1 / 2)

人神 南朝陈 0 字 2021-11-09

 (感谢书友“珠海阿龙”“你好烦呀”“自在飞花197”“LUY”“拈指傻笑”等的慷慨打赏,今天好多打赏呀,南朝不胜荣幸!)</p>

“君生,君生等等!”</p>

将近紫禁城时,边上传来焦急的呼唤,正是李逸风,以及焦不离孟的黄元启。两老身后,停着一架马车。</p>

叶君生连忙走过去问候。</p>

李逸风凝视着他,叹口气:“君生,如今我也不知说什么好。”</p>

局势恶化,大局波澜,已远非个人所能自主。依他本意,本想叫叶君生不参加殿试了,暂避锋芒。然而又怕太子追究,施以重罪。</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赵匡启要拿叶君生,能逃到哪里去?</p>

叶君生微微一笑:“君子之交淡如水,李老但请放心,不会有事的。”</p>

听他说得淡定,李黄二老都满腹疑惑,想不到事到临头,叶君生还有什么底气,莫非源自赵峨眉?可二王爷说了,九公主早已返回峨眉山去了。</p>

叶君生忽而拿出一个包裹,递给李逸风:“李老,这是学生前些日子心血来潮所写的字,还请笑纳。”</p>

李逸风接过。</p>

“我去也。”</p>

叶君生留下这一句,拱手作礼,转身大踏步走向紫禁城门汇合点。</p>

捧着长条形包裹,李逸风一时间有些懵然。</p>

黄元启道:“逸风,且打开来看写得什么。”</p>

于是打开包裹,见到里面包着四幅字。急忙打开观看,但见笔墨森然,一笔一划,皆崚嶒有骨:</p>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p>

这,这是遗言之举呀。</p>

李逸风心中一震,忽然间明白过来,看往叶君生的背影,双目竟流淌出了热泪。</p>

他与黄元启,早抱了舍生取义的念头。坚决不同意二王爷的安排,留在京师,只等死。</p>

然而两人没有想到,叶君生竟也存了同样的心志,而且以书帖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p>

四幅字,三十二个字,字字入心,气骨凛然。</p>

一遍一遍看着这字,又看着远处模糊的身影,黄元启跺足道:“君生去也。”</p>

在两老心目中,这四幅字或将是叶君生的绝笔,同时世间再没有什么作品能与相媲美了,书圣的都不行。</p>

……</p>

时辰到,紫禁城内有钟声激荡而起。过不多久,那气象威严的两扇重门缓缓被打开,两队甲胄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出。</p>

这些甲士,全副披挂,盔甲鲜明夺目,走动之间发生碰撞,金戈声起,隐隐散发出一股充满了杀伐的气息。</p>

甲士分两边,把守重门两侧,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p>

天华朝建立以来,国泰民安,风气渐趋奢华。重文轻武之风开始蔓延而起,虽然不少读书人还保持着“文武双全”的观念,但更多的人却慢慢朝着纯书生蜕变,不愿再去舞刀弄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