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鼎足之势(1 / 2)

 刘璋的使者,来的很快,第二日中午就到了。WWW.tsxsw.COM</p>

不过,先是到的德阳城,与张任会见,拿出了刘璋的印信。</p>

当张任看到这份印信的时候,仿佛就像被抽掉了所有精气,颓然的坐在椅子上。</p>

不过,他的眼中却是没多少惊讶,仿佛早有所料。甚至,有一种解脱的庆幸。</p>

没人愿意死,而张任勇烈,但不傻,刘璋并非明主,他心里比谁都明白。况且,刘备对他确实敬重,又有张绣师兄,他内心也十分挣扎。</p>

可是,当年刘焉的提携,刘璋战前的委以重任,随时浮现眼前,都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p>

甚至心里早做好了打算,就是战死,也决不能苟活于世,受良心的煎熬。</p>

可,转眼间,刘璋降了,自己也算忠义两全了,皆大欢喜。</p>

下午,使者来到刘备大营,刘备才知道,来人是董和。</p>

董和的名声,在历史上也不小,办事周密,执法严厉,以身作则,为官清廉。</p>

历史上,就连诸葛亮对董和也十分赞赏,认为他办事周到、能及时匡正自己的失误,且将董和与自己的好友徐庶和崔州平相提并论。</p>

而且,董和有一子,名叫董允,是蜀国四丞相之一,可谓虎父无犬子。</p>

“拜见皇叔,太常刘璋大人,特命我来,向朝廷败降。”</p>

董和说话很有分寸,在营内见到刘备。鞠躬一礼,脸色平静,不卑不亢。</p>

他说的也很有分寸,称刘璋为太常。而不是主公,就是表面一个态度,而且是向朝廷投降,也不会侮辱了脸面。</p>

“好,哈哈,季玉能识实务,及时醒悟,还算是我大汉忠臣。我汉室的良才。”</p>

刘备一笑,对董和是越来越满意了。</p>

“来,幼宰,我带你去见见。这次出征的将领们。”</p>

刘备有引着董和,到营中校场,召集兵马将领。期间刘备对董和一直很热情。</p>

董和也为刘备的和煦魅力,渐渐折服,言谈甚欢。</p>

等所有士兵到齐后。刘备开口大声道:“兄弟们,我们历时数月,今天,成都已经宣布投降了。”</p>

“皇叔威武!”</p>

顿时。所有的士兵,都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几月以来,虽然没有经历惨战。但是出征在外,谁不盼着战事早日结束,也好论功行赏。</p>

诸葛亮几人,虽然昨天已经听刘备和孟达说了,但此时真见到董和,还是忍不住笑容浮现。</p>

特别是诸葛亮,益州划入刘备之手,等于是隆中对提出的战略,已经全部完成了。</p>

刘备听着士兵的欢呼,也是心情愉悦。</p>

现在自己的地盘,比历史上多了近一倍,实力雄厚,比历史上又强多了。</p>

...</p>

最后,刘备先是在德阳,接受了张任的投降,所部兵马,也很快被张辽带兵控制。</p>

由于之前刘备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基本事务都已经准备好。</p>

第二天,安排了德阳和巴郡的防守,刘备就带着张飞、诸葛亮、张辽、鞠义几人,还有两万兵马,开往了成都。</p>

当来到成都后,就见,刘璋带着成都众文武,已经在成都外迎接。</p>

“罪臣刘璋,见过大将军,今日幡然醒悟,特向朝廷乞降。”</p>

刘备下马走上前来,扶起刘璋笑道:“哈哈,季玉不必太过自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那里,备定保你无恙。”</p>

“多谢皇叔。”刘璋内心一松,才起来道。</p>

其他益州文武,也是内心一喜,虽然刘备说的都是虚言,但却表明了一个态度,不会清洗益州之人。</p>

“孝直、永年,这次你们功不可没。”</p>

这时,刘备又对着益州人群中,张松和法直道。</p>

刘备此言一出,益州文武,如黄权、许靖、吴懿、董和几人,看向二人的目光,都有些不善。</p>

“主公过奖了。”二人脸色有些尴尬,心想刘备说话也太直接了。</p>

诸葛亮在旁边,看几人的脸色,却暗暗一笑。这分明是主公的分化政策,益州人才济济,以后必然会和其它派系形成矛盾,刘备埋下棋子,就是为了控制平衡。</p>

其实,益州派系里,本身还分为本土系和东洲系,是属于刘焉一代,就已经积累下的。</p>

只是,这么多年来,随着本土对东洲的同化,已经渐渐消失了。</p>

这次,刘备强势杀到益州,更是促进了两派的融合。而刘备此举,就是想在挑矛盾。</p>

法正和张松二人,未必不明白,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本身也是他们其中一部分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