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决战慈恩寺(最后的准备)(1 / 2)

玩唐 午后方晴 8228 字 2019-08-28

 二画将张嘉贞喊了讨来。将汝几封信涕给了心※

张嘉贞看舟想了一会儿说道:“魏相公是朝中的栋梁,不能让他出事。王中营,还是要想想办法。”

“你也这么说?”王画说着抬起了头,这时候的景德镇还只是一个。小集镇,名字叫昌南镇,属于唐朝新平县管辖。原来就有一些瓷窑,但规模与名气比不上北邢与南越。连巩县窑也比不上。可自从王画将新窑迁入这里,渐渐形成了一些规模。

特别是让这里的土地价格,扶摇直上,王画本来象买大白菜一样。买下了许多含有高岭土与瓷石的野山岭辰光,一去不回。再加上有昌江之利,至少比治河宽阔得多,然后下彰蠢湖,奔长江,辗转到各地。这一年来渐渐这里开始繁荣起来。

但也有一门不好,这里属于盆的的形,遇到汛期时,经常遭遇洪灾。

现在是金秋九具,可这里的天气依然有些湿热,远处的朽木与马尾松摇曳着动人的身姿,香樟与捞树标树依然裴葱茂盛,只是一些山岭上的植物也渐渐出现一个昆黄,就象一个成熟的中年妇女,安娴,洋溢着一种成熟的稳重之美。

王画又说道:“我看到了许多枪头。”

张嘉贞自然知道枪头是什么东西了。现在的长枪不是一个整体的,先打造枪头,然后将木棍套镶在后面的环扣上。其实槊与戈等一些兵器都是这样打造的。

王画又问道:“这段时间皇上执政如何?”

张嘉贞点了一下头。

自挫仁杰去世后,武则天执政每况愈下,但自从王画进谏后,老武开始振作起来。特别走进谏,王画只说了一些方面,还有朝政中许多失误,大臣的进谏也并不仅是为了储个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好的建议。连张嘉贞自己也上了几篇奏折,被武则天一一采纳。因此,虽然武则天经常生病,朝政却反而渐渐变得明朗起来。

这些政治当中,更包含了一些载减冗官,善待贱民,老兵返乡,还有其他大臣提出的减少大兴土木,重视民生。兴修水利等善政。也算是中兴吧,唯独就是武则天对张氏兄弟的善待同样也变得更厉害。

但武则天这种心情王画能理解,也算是多少年的老夫老妻吧,况且几个长相英俊清秀的三四十岁的人。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就寝容易吗?至少王画可以与武则天吃饭、谈话,但如果让他陪老武就寝,将大刀放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乐意啊。现在武则天如太阳垂垂,随时就要落山,也开始恋旧。因此,张氏兄弟得宠,也在情理之中。

做大臣的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但应当象秋仁杰那样,将张氏兄弟控制在一个玩臣的范围,给你好吃的。好喝的,好住的,权当大唐养了几头奢侈的宠物,只要别干涉政事就行了。这也是老武的底线,可朝中的大臣却将张氏兄弟视作他们的拦路石。非得让他们立即受死才甘心,当然这中间有一些大臣是为了国家,包括老魏都是这种心理,可还有许多大臣,只是为了李家兄弟铺平一条道路才这样做的。

这种做法太急真了,容易激起老武的逆反心理,反而会导致政局不稳。

其实说到底,许多人等不及了,他们希望李显与李旦立即上位,好让他们也开始上位。更有一些大臣,在这种洪流中,被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当作枪头使唤了。

就象历史上的老魏,史书说他最后几年被武三思收买了。现在王画身在棋局里。多少才明白老魏最后几年开始也象委师德一样做好好先生的原因,因为看透了,寒心了。

王画又说道:“其实皇上真的老了。可就是这样,有人都等不及了。”

张嘉贞没有敢答话。

王画将信函从他手上拿回来,说道:“我们到窑上看看吧,马上要出炉了,这是最后几件瓷器,如果烧成功了,我们就回去吧

想避是避不了,那怎么办?写奏折到老武面前求情,二张会怎么想?别看自己现在是一个马炮,并且有升为车的趋势,但自己并不属于相王、太平公主集团的人,就是李显。到现在他也没有接到李显与韦后的准确回话,只是一种暧昧的合作关系。该丢的时候,比丢他们的小卒还要快,只要能保着魏元忠这个相就行了。保着了老魏,自己并没有得到好处,顶多有清誉,现在自己清誉还不够多吗?不需要!反而得罪二张,得罪不起,也没有必要。

当然保肯定要保的,不然几年后,这些人上台,会因为此事对自己难。

所以保也要有一个保法,只有自己回到长安,将事情当面说清楚。

他可不想做这个枪头。

说完了,带着张嘉贞来到瓷窑上。

这段时间,王画制作了几件瓷器外。还对窑上的技工进行了一番指导。除了进一步锤炼青花瓷、釉里红外,还进行了五彩瓷的指导。另外。还指导了两种新的瓷器。一是白瓷,这已经不是定白,而是明朝的甜白瓷。

很长一段时间里,尚青瓷。连喜欢烧白瓷的北方窑办开始烧青自标兀八走中原后,蒙元贵族崇白,于是白瓷开始再度流行,一直影响到明清。

白瓷也是彩瓷之拜无论任何一种彩瓷也要在白瓷上做彩,如果换作青瓷,做彩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有了一个好的原白胎,这是彩瓷的一个关健。

明朝的白瓷因为工艺的原因,各个朝代皆有不同的特征,但一直进化当中。洪武时,明白仍然与元白相差不大。胎体厚重,胎釉白或白里泛青。一直到永乐白,也就是甜白瓷,胎体轻薄。釉色莹晶,其中最好的,薄如卵翼,迎着光线可以进行透视。

这时候的白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胎釉是呈粉红色的。

但到了宣德白时,又是一变,干净纯洁,自己含青色,有少数宿柚细点。如果喜欢真正的白,应当宣德白比永乐白更白一点,但在柔和性上略差。到了成化白时又是一变。成化白更薄。有人说成化白薄如纸。可想薄度。柚色也有所不同。成化白洁白细腻,也看不到前面的粉红与泛青色,俗称猪油白,或者说它略泛微黄色,用釉肥厚。

再到弘治白,肥厚细腻。嘉靖白,细润光亮。万历白。透亮明快。

造成这原因,一是工具的不同,想要烧出那种薄如卵翼,或者薄如纸的白瓷,必须对瓷胎土有着严格的要求。还有材料、工艺。王画到了昌南镇后,一开始并没有烧瓷。而走进行了一些整改,足足弄了近十天。才正式研。这还是当地官府派了大量工匠,以及杂工协助,不然这个时间有可能还会延长数倍。

除了这种白瓷的巅峰之作外,还有一种瓷。

斗彩瓷,这也是彩瓷上的一个里程碑。

斗彩又称青花填彩,青花加彩;或者是青花点彩。是用青花勾描出图案轮廓,罩透明柚高温烧成,再在青花轮廓里填画各种彩料,复入彩炉低温复烧。不用红彩则称为斗三彩素彩。

其实这种工艺还要求对图案的审美把握能力,还有刀功与火候。

现在彩料瓷窑里不缺乏了,这一年多,各种彩料先后研出来。除了国外的,国内原先王画见到了近半彩料,在瓷窑里先后研成功。但缺少美工。

这个要慢慢培养了,毕竟与作画不同,就是现在换作名画家过来,也未必会在瓷器上作出精美的图案。因此王画只传授了这两种瓷器。没有再传授了其他瓷器制作方法。也消化不了。

然而他制作了数件瓷器后,为了有获胜的把握,再次不惜成本,烧了几种罕见的瓷器。

两间低温窑开炉了,两个炉只烧了几十件瓷器,再次出现了许多残品。但还有一些瓷器被烧成功。

王画走了进去,在里面挑了一会儿。挑出三件瓷器出来,准确来说是三套,冲张嘉贞招了一下手。张嘉贞走了过去,王画说道:“张御史,你看如何?”

张嘉贞将这几件瓷器拿在手中,虽然这段时间,不断地看到自王画手中,各种精美绝仑的瓷器涌现出来。然而看到这三件瓷器,眼睛还是直直盯着,一句话不说。

这样的瓷器,如果说王画在青岗岭展现的几件瓷器非人间所有,这几件瓷器已经非是仙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