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太子(1 / 2)

玩唐 午后方晴 7452 字 2019-08-28

 ”一!王画点儿也不紧张,系少表情卜看不出来任何紧粥 不知是谁授意人写下这封信的,这个人的才智令人难以想像,仅凭一些蛛丝马迹,判断离真相到了十分吻合的程度。

王画又想到了那个闲居在家的相王殿下。

也只有这个人,才有这份智力与资源。光有才智不行,整个唐朝聪明的人不知凡几,所以得有力量,得到各种消息,再通过这些普通人看不到的内幕消息判断,才能猜出事情的真相。

这两者结合起来,也只有李旦一个人。韦氏同样不行,不是她力量不行,而是她的智谋跟不上去。

李旦啊李旦,你何苦相逼太急!

王画心中暗叹了一声,徐徐说道:“皇后,难道你当真以为这信上写的是真的?先说兵器案,如果想潜进皇宫,微臣没有这份能力但潜进驸马府中,不但微臣,微臣家中最少有四五个护卫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进去。可这不是谋杀,而是在地面上挖下一个大坑。将兵器埋进去。如果闹出这么大动静,驸王府上的下人还不知道的话,皇后。你会相信么?”

“王卿,勿要狡辨,当时夫臣都犯了糊涂,事后德静王家中的幕僚现,是有人挖出地下道,进入驸马府上的,然后将兵器埋藏进去,嫁祸给驸马的。”

王画微微一失神,看来武三思府上也有能人,这么快就看到破绽。他还是不惊慌,又说道:“就算有人挖地道嫁祸的,但微臣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兵器。如果是弓箭,皇后,你也可能知道一点,因为海外风险巨大,我家的船队上都配了一些弓箭,可是数量有限,仅用来船队自保。这几咋,月来,为了收集粮食,都感到武器缺乏。就算臣不顾下人安危,将弓箭带到洛阳。可那两百来把陌刀呢?”唐朝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武器就是陌刀,重达五十多斤隋唐每斤汹克,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二十多斤。别以为这不沉重,至少还没有王画的二柄铁锤重。但它的长度达到三米,这也正是它让人恐怖的地方。当敌人骑马奔来时。步兵将它举起,形成一个刀墙,什么马腿碰到刀尖上也受伤了。因此这小小的三米,成了敌人骑兵的死亡地带。

可唐初还比较流行,后来渐渐消失,也有它的原因。二十多斤不算太重,但士兵不是将它抱在怀里,只握着这么长距离的后面一点尾端,这需要多大的力气,是可以想像的?因此比王画提起那对大铁锤并不轻松到哪儿去。后来士兵战斗力下降了,陌刀也成了一个摆设。还有因为以对付敌的精骑,所以需要好铁,到了宋朝时就淘汰了。

这也是唐朝管制最严的武器,王画也只是在繁特时命人铸造过它,还向武则天做了禀报。但在守城时,确实挥了作用,只要力量够大,这一刀横扫下去,就象一个特大号电锯一样。后来血字营以骑兵为主,这个武器也消失了。而且一般军队也很少使用这个悍器没有战斗力与体力,陌刀再凶捍,只是一个摆设,得不偿失。

因此,王画凭借摆在明面上的力量,是没有本事得到这么多陌刀的。

“王卿,如果孤知道了你是如何得到这些陌刀的。孤都不会赞赏你睿智了。

你这是夸我,还是想陷害我?王画心中不由地诽谤。

“皇后,微臣对皇上与皇后忠心耿耿,不能向臣来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卿,你不用紧张,孤并不生气,相反,你越有智谋,孤反而越会欣赏。况且你与裹儿的关系,孤安当与你多加亲近。”

亲近?虽然韦氏长相美艳,不承认不行,四十好几的人,但也只象一朵鲜花,正开到最鲜艳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有看出象是到了快要凋落的年龄。但王画想到她的品性,也浑身起了鸡皮疙瘩。不但是她,就是老武想要与他亲近,他也不会乐意的。而且也不能小视了,她不会生气,如果自己真的听了她的话袒诚下来试试看!

但王画对这个女人,始终不感到压迫感。他继续从容的辨解道:“好,就算微臣有本来得到陌刀。但这封信上说微臣是刻意让手下刺伤自己,嫁祸给德静王的。皇后是天之贵体,对兵戈之事也许不怎么精通,但可以问一下宫中将士。如果是短刃相接,虽然有风险,还可以避过。但是使了弓箭,还是十箭齐,当时微臣也没有防备,只穿了一身布衣,甚至身上都没有佩带一件象样的武器,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如果皇后认为微臣为了诬陷德静王,居然连这样的风险都敢冒。那么微臣也无话可说了。还有除夕之夜的事,同样微臣还是那句话,微臣学识粗浅,没有办法解释,更没有能力制造出那么一出风波。”

“那你认为那真是天兆?。

“皇后,微臣不知。但猜测不是,如果是天兆,德静王没有这么快就会被一”杀何道理,我府卜的李雪君,师从卫清道门…腆局些道法。可这几天也在困惑不解。但学海无涯,那么多的学问,微臣幼年几乎以自学为主,不知道的地方有很多,这并不奇怪。而且这段时间,我闭门不出,就是想置身事外,不想参与朝争当中。与德静王的恩怨,也是德静王欲借宋氏兄弟,对我下手。微臣不得不展开反击。”

“是啊,你是闭门不出,可孤却想到了另一个人,好象也开始在家中闭门不出。”

她指的是李旦,王画只好说:“皇后,微臣还是那句话。只想为国家为朝廷多办一点实事,不想为了权利参加那些丑陋的争执当中。微臣不明白皇后指的另一个人是谁。但微臣永远只是微臣,出身寒微,势力单薄。如果不是微臣孟浪,行事不知轻重,让一些人忌惮,微臣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现在皇上侥幸对微臣还算很器重。又得到公主垂青,一家人团聚,微臣感到很满足。”

别拿我与李旦相比,性质不同,力量不同,地个不同。

“但陛下忠厚,不知某个人的阴险狡猾。此人不除,恐怕才是朝廷大患。也许这封信就是他写下的。不知王卿可愿助孤与陛下一臂之力?”

她与王画想到一起,但王画还是不大明白,如果是李旦授意人写下的。李旦这样做有什么用意?毕竟自己是清流,以他的智慧,应当能猜出来,自己不会主动附从韦氏,至少不会做韦氏的爪牙的。没有必要对付自己。对于韦氏的要求,王画更不会主动答应。就是自己到了非对付李旦不可的时候,也可不能去做韦氏的恶狗,得到好处韦氏落下了。出了事,自己可没有武三思与她那种密切关系,会立即将责任往自己头上一推。

自己傻了不成?

他立即答道:“皇后,臣还是那句话,臣愿意做陛下与皇后的孤臣,可争斗臣不想参与。”

“孤不会逼你。但某个人会不会放过你?你自己慢慢想吧。不过孤听你说想为陛下与孤做些实事。眼下倒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既然德静王被孽障杀害,说明谶言与天兆是人刻意为之。因此,陛下与孤想还德静王一个清白,这两件大案孤会让陛下下旨,让你调查。”

让我调查?王画又是一阵诽谤,但他立即说道:“如果皇后一心要臣去查此案,臣愿意接旨。不过对于除夕那件事,因为臣想不明白。所以臣不敢准确答应皇后小能否调查出来结果。”

“哦。滑州诅咒案同样神鬼莫测,宝藏案过去一年有余,就连榜文的事,那么隐秘,你闲居在家,居然都得到许多线索。难道真如信上所写,因为是你做下的,所以不敢调查了?”

王画晕死,心里又诅咒写这封信的人。

但他面对韦氏,并不吃力,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后,如果一定要臣查这两件案子。臣可以答应,但臣要向皇后讨一个人,协助臣一起调查。”

“是谁?”韦氏听了一喜。本来是刻意刁难王画,没有想到王画居然答安下来。

“安乐公主。”

“裹儿?”韦氏听了惊讶地说了一声,然后沉默不语了。她摸不准王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上一次赈灾时就因为请了李重俊,结果查出来两件惊天大案。或者现在王画真有些线索,而这些线索牵涉到很多人,所以才请裹儿协助?

所以她打了一个哈哈说:“这要等孤回去后,请求陛下恩准。时候不早了,孤要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