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捞月亮的蓝子(1 / 2)

玩唐 午后方晴 8887 字 2019-08-28

 十王画说的玛雅国。有的人怀是不相信,认为众是王画心,,既然他能在夷洲凭空变出一个船坞,在钦州凭空变出一个十几万人的城市,难道就不能在某某地方变出一个冶铁作坊?

这是王画在捞好处,但知道王画粮食在补贴,也不会怪罪王画,不这样,到哪里弄钱来?只是唬弄朝廷不大好,可现在有几个大臣不在唬弄朝廷,连大宋同志都开始得过且过,况且他人?

没有办法,一没有人家聪明小二也没有人家大公无私,钱发大水淌来一样,然后发大水一样淌到老百姓手中。放在官府,反而没有王画操作更让老百姓得利。恐怕也没有这个本事操作盈利。

看透的没有进谏,或者没法进谏。

对于王画暴利的产业,也不是王画所想。韦氏也有顾虑,总的来说,王画只要国家好,百姓好,似乎对谁掌权不大过问,也没有对自己产生敌意。何去抢这份食?

但架不住娘家人在后面挑拨小成天到晚说王画在粮战与钱战中得了多少多少钱,一辈子也用不完吧。太原王家都得了那么多好处,可正妻还是“预订”了安乐公主,怎么也得分一点给韦家吧。

于是试探地要了船厂。王画一怒之下还真给了,可韦家不知道王画已经生气了。烟花也出来了,不用说这项利润肯定会超过鞭炮,而这一切正是那个炸药上配制的。于是要炸药,还动援了宗楚客做说客。

说到最后,连李显都动摇了小这次钦差过来,还是试探。而且韦家内部意见也不同,有的贪,主要太原王家分得好处太大,自己也没有参与囤积粮食,为什么王画一点好处都没有分过来?有的头脑还清醒的,你们向王画要好处小王画欠我们韦家什么?就是一开始制作了那件漆雕,也只是将人家当作一个工薪昂贵的工匠使唤的。反过来为了报答这点可怜巴巴的好处小王画给了韦家多大的回报。人心要有知足之意。

但这一群人声音很主要是韦氏做了皇后,而且李显世事皆听韦氏的安排。韦家某些人得意忘形。再加上这一年多来,动辄以百万绢计算,那个世家不眼热?

而且船厂王画顺利答应下来,鼓励了他们的胆量。

但不知道已经触犯了王画的底线。

先是岛上,唐朝派了官员与官兵,还有一批工匠与作坊主,至于这些作坊是谁的。大家心知肚明。相反官员还刻意巴结他们。

王画还真没为难。

留下半生不熟近千的奴隶,连李红都感到心痛。还有十几名工匠,也手把手教他们造船的技术。带着他们拜访了一些当地酋首,然后等到第一只艘下水,才离开琉球岛。

实际上王画除了奴隶外,还留下大量产业,包括一些造船工具,也不能一起带走,会让人怀疑他的诚意。还有大批开垦成熟的田地,以及当地留下良好的人缘关系。

但到了这批人后,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王画手下前来开发时,王画一再叮嘱,尊重当地民俗与百姓,那怕你看到他们一大家如史书上所说,在一起交合,也不准耻笑。本身多是贫困百姓出身。草根阶级,因此这个政策很好的执行。

可韦家那是什么家族,关中四望首望。

怎么可能与这些土著人平起平座。一开始没有发现。处长了,渐渐感到心里面不舒服了。而且因为王画的开发,附近的巨大木材前后被砍伐了,如果需要木材,也不难,顺着河流而上,也就是后来的淡水河,一直能延伸到中部山区。现在都是原始状态,能砍伐多少树木?将木头砍下来,顺着河流漂下来,就可以就地取材。

但这是寄托在与原住民关系良好的基础上。现在因为韦家的傲慢,身后还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将原住民放在眼里,甚至还主动抓捕原住民。正好中原的棉田缺少劳力。

结果开始发生冲突,冲突也在加剧。最后严重到骚忧到船坞都无法开工,随着连同那些偻国的奴隶都开始暴乱起来。

事情闹大了,问王画。王画毫无不客气地写信说,不是有人垂涎三尺吗?我现在无偿让出来,还保证他们养儿生孙?笑话了。

其实这时候李显也看出苗头,知道事情源本,这不是为了国家,还强求王画,难道为了韦家家族,也要强求王画?不从王画嘴里抢的食,王画也不会同意。直接说了,联不管了。将大臣与军队调回来,连夷洲也不要了。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这不算完,瓷器转到了新瓷器,宝林斋份额逐渐减少。

同时钦州新船厂开工。

王画回了信后,立即派人喊十八家过来议事,反正用了补偿出售粮食的借口,也不怕人说闲话。联手兴修船坞。主址在钦州,同样附近有许多木材可用,还有一些河流,能从上流将木材漂泊下来。甚至其他地方也可以从海面上将木头运过来。成本不算很高。

又在永州,办了一个河船的船坞,河船造好了,顺着湘江而下,直到长江,运往各地。海船更好办,现在钦州虽然不如广州一半的规模,但已经有不少外国商人前来。比起现在的双桅船,无论大食还是南海诸国船舶都十分落后。也早对这批船舶垂涎不己。不过那时候王画也缺船,只出售了淘汰下来的一批船只。都转交给了唐人。

这些商人有的行商多年,手中都有钱。还是用鼻金下订单

王画一怒之下的举动,却为钦州带来生机。这个巨大的船厂,至少数月的订单要维持好几年制造。单工匠就召收了四五千人,更不用带来的相关产业。

结果让王画看到住房基本销售完了,提前将那几千亩田地拍卖,修建新房。这时候粮价平稳下来还有逃户,唐朝到底有多少逃户,没有人清楚,有的预测在五百万人,有的预测在一千万人。不过后面说法,不敢在朝堂上说出来。

王画担任过户部侍郎,也从乡下走出来的,逃户有多少,五百万肯定不止,象青山沟一半是逃户。当然不能按青山沟的比例计算。五百万不止,一千万人有可能不足。只是因为岭南遥远,自己吸纳的这批逃户并不多,如果放在洛阳与长安等地,等着受吧。有可能会涌来上百万的逃户。

因此还有逃户陆续而来,到底有多少,王画也不清楚了,大多数让其他缺人的各州县吸纳下去。钦州只安排了两万人,但也让钦州人口终于挤身于二十万行列。放在中原也是一个人口不少的上州。

所以最后朝廷也纳闷儿,如果王画在钦州呆上五年,会不会让钦州人口比洛阳还要多。

这都是不可能的,钦州受地皮所限,现在的人口基本饱和,王画甚至还派人监督,防止外来人口再次涌入。

王画不但放出了一部分造船的技术,与十八家分享,而且连朝廷开采铜矿的炸药都断掉了。现在矿洞打开,不需要炸药了,再需要我没有钱来补贴。也对,这是朝廷的事,怎么总是让一个臣子补贴?

对于王画开放造船技术,朝廷更是无奈,如果开放炸药技术。有可能会引起争议,至于铜矿与盐业,更只有朝廷才能经营权。

但造船技术,朝廷干涉不了。

唯一就是针对王画公开经商。进行弹劾,甚至可以将王画所有官职录夺下去。可那只是逾制,也不能没收财产。

但录夺后的结果呢?

王画在洛阳呆在家里几个月,也没有看到他要官做。朝廷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再三推辞。用这一点威吓不到王画。反过来朝廷会面对失去王画的后果。

一开始收复夷洲,还真有不少大臣产生兴趣,开疆辟土嘛。只有少数人想到中间的关节。更多的人随声附和,加上王画也没有辨解。

就是炸药,也有许多大臣不清楚它的威力,真以为象后来原子弹一样,往对方军队一丢,马上就解决战斗了。直到王画回奏到了朝廷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中间另有蹊跷。

还有人想巴结,但敢作声么?到哪里弄这么多粮食,别看粮食价格下去了,一旦传出失去了王画后面一批批粮食的支持,就眼睁睁着看粮食再次涨价吧。

就是后面粮食丰收,二十文也不贵,放在粮仓里,可以调剂。而且经过这一次教,大家也意识到后备粮食有点少。

这几千万石粮食一个子都不能少,得运回来。不然连李显都不放心。

安稳了,看王画的后手。

夷洲开始出事了,大家清楚小有可能是官员本身的问题,还有王画也没有真心协助朝廷。才这么快就失控的。但王画值得协助朝廷吗?不是协助朝廷,是协助韦家船厂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