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借地(下)(1 / 2)

玩唐 午后方晴 7953 字 2019-08-28

 老魏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别看退隐了,退隐就安全了吗?就象当初的张柬之,都退到襄州了,结果呢?还是死,说是在路上病死的,天知道是真是假,一人病死还好说,总共五人病死两人,那叫正常?也只是昏暗的李显真相信了。

结果老魏继续留在长安,没有回宋州养老。虽然是治政中枢,他的影响力继续存在,可魏元忠自有他的用意,我就在长安,放在某些人眼皮底下,让你们监视。这样某些人才能心安。然后他将大门一关,闭门不出了。这是真正的闭门不出,王画那是假的。

李显将他喊来,也喊对了人,也问到了人。

老魏本身能文能武,而且活到这么大岁数,也快成妖人了。王画与他交往很深,也说过一些话。因此真要了解,老魏有可能是在座诸人中了解王画最多的人。

王画爱不爱国,这一点不用质疑的,甚至他清楚地知道王画打吐蕃不会是假打,只要朝廷不拖后腿,绝对是真打。营救金城公主同样也会是真营救,这个人毛病有不少,护短就是最大的毛病。金城公主是第二个李持盈的翻版,只是因为年龄关系,两个人象兄妹一般。

为了国家要打,而且这时候也正是攻打吐蕃的时候。为了私人感情,也要打,王画必打无疑。

但他爱的这个国,与老魏的国,有不同的地方。王画与他说过,王画认为这个国家是所有老百姓的,不是那一家那一姓的,当然说得很模糊。但老魏听出来意思了,可颠覆了老魏原来的思想观念。

因此,王画不会反这个国家,但会不会反李唐,真不好说了。

不过也有办法应对,只要李显重新振作起来,控制韦氏的权利,将宗楚客一干人扫除朝堂,恢复清明的吏治,再给予王画一些安抚。虽然他许久没有在朝堂上,可朝廷中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对李显王画没有恶感,甚至王画很想协助李显打造一个盛世大唐。只要韦氏不乱政,李显开始有作为。这个危机就化解了。

但这个可能么?

甚至只要他前面一说出来,就有可能活不到明天太阳出山。

所以无论李显对他寄托多大的希望,他站了起来,只答了一句:“陛下,老臣惭愧,想到现在,也没有想出来王画的用意,更不知道如何为朝廷效力。”

李显十分失望,又将视线转向了其他人。

对老武王画评价是很客观的,不要说老武治国有多少本事。那个国家不是她治理的,这是李治留下来的好底子,可惜这个无为低调的皇帝因为让武则天控权,让所有人忽视。也不要说她在武功上有多大出息,李治前面一死,后面唐朝连连战败。但有几条,第一是就是对权谋的把握,几乎无人能敌。第二就是用人的本领。如果不是她不拘一格用了许多人才,特别是狄仁杰,王画都能怀疑唐朝在老武手中就败光了。

虽然用了许多拍马屁的大臣,可也提拨了许多人才。

就是她死后好几年,李显这么折腾,朝堂上还是人才济济。

还真有些大臣有一些想法,李显是没有本事看出来,可这些人能看出来。老魏都如此,那一个开口?

李显本来心中就十分后悔,现在心中更加后悔。以前朝堂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只要询问王画,天大的难事就化解开来。包括赈灾、粮价、少钱,就是到吐蕃因为害怕没有人敢去,也能让王画前去。可现在王画不在了。

很古怪的想法,难道让王画对付王画?

没有办法,只好看着萧至忠。

萧至忠还真开了口,他说道:“陛下,此事十分让人头痛,王画从悄无声息夺下兰州开始,一直到夺下银州,才多长时间?臣对军事不明白,但看过许多史书,这样的度,历史上也十分罕有。就是对付王画,陛下,臣不知请何良将?”

这一句话说到李显心里面,也说得李显眉头直皱。

良将不是没有,薛讷排除在外,连他儿子都跟在王画后面谋反,又是他的师侄,这个kao不了谱。况且这几年突厥似乎缓过气,又来劲了。幽州也需要薛讷。

郭元振算一个,可是突骑施局势未稳,同样抽调不出来。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比如张孝嵩等,这几年也有所建业,可都是王画的手下,弄得不好,百分之九十来个临阵倒戈。

于是将眼睛看向张仁愿。

谁知道张仁愿将眼睛一闭,根本就不看他这眼神。张仁愿可不傻,本来想建功立业的,但老郭的事摆在哪里。看出来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但他绝对要算一个。为了明哲保身,呆在西北当作江夏,连牛师奖的几万士兵都坑了下去。蕃子兵都罢了,其中还有一小半唐兵。这个人贩子,太狠了。换作王画,被韦氏逼到这种地步,恐怕都未必忍心。

可不这样做,他回到朝中,只有死路一条。

想对付王画,必须与老郭联手,张仁愿才有那么一点儿把握。但张仁愿算好了,老郭肯定不会同意的。单挑?与王画单挑?自己还要多活几天。

李显这回没有傻,旁人与王画有私交,老张与王画私交不深,这眼睛一闭,分明是老张心中没底。张仁愿都感到没有把握,那一个能有把握?

萧至忠要的就是这效果,他继续说道:“但吐蕃慢怠我大唐公主,这是不对的。说到这里,臣都想起了一件事,阙啜忠节对付娑葛时,不但请求我们大唐出兵,也请求了突厥人与吐蕃人。就如郭总管所说,吐蕃对四镇垂涎已久。令人奇怪的是,吐蕃并没有出兵。他们怎么将这个机会放弃了?这也如同王画所说,吐蕃现在有些困窘,没有办法分身他顾,所以放弃了这个机会。王画要对付吐蕃,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不过他这样做,已经失去了一个臣子的分寸。”

萧至忠与王画不感冒,大家都知道的。这番话说得宗楚客等人都连连点头附和,难得地与萧至忠志同道合。

但宗楚客这样想,那就错了,萧至忠与王画不感冒,那不是萧至忠对王画不感冒,是王画对萧至忠不感冒。现在萧至忠心中正盘算着如何将这条消息通知太平公主,以便将它最大利益化。但知道韦氏的日子更难过了。

至于对王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老萧还不明白吗?

况且自己家族与王画从一开始时就关系良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王画制作氍毹时,就向自己家族“抛媚眼”,而且用了家族中的弟子萧嵩,同时因为他的进谏,老武给萧淑妃平反。

老萧才不会在这时候攻击王画呢。

因此继续说道:“陛下,但臣倒有一个笨主意。”

“萧卿,快快说来。”

“依臣之见,不如给王画一个封号,让他担任灵州大总管。以他的资历担任此职,也不算过份。将他约束起来,重新拢于朝廷之下。同时下诏让他立即兵出吐蕃,救出公主殿下,或者逼吐蕃认错。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现在王画手中潜隐的力量,是朝廷的一大隐患,但毕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吐蕃是一个国家。只要朝廷同意他出兵吐蕃,以一人对一国,最后王画就是获胜,也是元气大伤。吐蕃获胜,同样也是元气大伤。到时候,是奖王画还是罚王画,朝廷也有这个能力去做了。同时吐蕃雪上加霜,对我朝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王画接诏,不兵吐蕃,那么他就是谋反了,失心于陛下,也失心于天下。现在国泰民安,到时候他因为失去民心所向,也没有办法立足。”

是好象不感冒,对王画是一条毒计,而且说得有理。就是夸奖了王画的资历,事实以王画的资历,不要说灵州大总管,就是灵武道大总管,也足以担任。连李显听了都十分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