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镇军阁领(2 / 2)

长剑无言 汤献伟 0 字 2021-11-28

万离说到此处自饮了一杯酒,想了想接着说道:“这老者自称玉角太公,是一位本领通天的异人。他原是我中土人氏,为避祸乱漂洋过海来到倭国隐居于此。玉角太公对玄武太一很是喜欢,先是给他起了玄武太一的名字,后来又收他为徒,把毕生的武艺倾囊相授。”

汤予暗道:不知玉角太公又是哪位武林前辈。

万离说道:“倭国之人都是身材矮小,四肢短粗,并不适合舞刀弄枪。那玉角太公便扬长避短为玄武太一创出一套双手持刀的刀法,取名“居合”。玄武太一也是位武学奇才,仅屈屈数年就凭借居合刀法和他自悟的忍术打遍整个倭国从未碰到敌手,被倭国之人尊为“武神”。后来玄武太一拜入倭国国主“天智王”的帐下,成为天智王的贴身侍卫。白江口海战倭国惨败,天智王命使者秘密来到大唐,一是求和,二是刺探军情,三是请高宗皇帝赐改倭国国名为日本。玄武太一也是使团中的一员。”

“日……本?这些倭奴好大的口气!”汤予不屑的说道。

狄仁杰笑了笑,说道:“倭,字义不雅。东汉光武帝曾御赐给当时倭国国主一枚金印,上面刻有“汉倭奴国主”五个字,自此倭国才真正有了国名。我虽是地方小吏,却也曾听朝中大员讲过,那倭国之人不喜以倭为国名,对外自称“大和”,隋文帝在位时便屡次上表请求另赐国名,但我中华历朝君主皆不为所动。中华称其为倭,世上其余诸国既以中华为表率,倭国之人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可也无可奈何。”

汤予听狄仁杰之言不禁由衷赞叹,到底是读书人,确实比自己这些武夫懂的多,连倭国的由来都说的一清二楚。

万离接过刚才的话头,说道:“倭国使者虽竭力想改倭国之名为日本,但高宗皇帝哪里肯许,对倭国使者一顿痛斥,不想惹恼了使团中的玄武太一。玄武太一态度甚是高傲,对我大唐横加指责,还提出要和我朝的高手比武一决高下。高宗皇帝龙颜震怒,为扬我大唐国威遂命金吾卫挑选武功高超之人和玄武太一来一场公平的对决,灭一灭倭国使团的锐气。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玄武太一连胜五位金吾卫的高手,而且每局比试都只出了一刀。”

“什么?”汤予脸色大变,金吾卫是宫中禁军,俱是骁勇善战之人,而能被选出上殿同玄武太一较量者更是万中挑一的健儿,那玄武太一只出五刀便胜了五场,真是让人不敢相信。汤予剑术精绝自恃甚高,可扪心自问若是换做他自己恐怕也不可能做到。

万离说道:“玄武太一的居合刀法和中土各门各派的刀法都不相同。所使的刀弯长细窄,敌不动,其不动,敌稍有动作,玄武太一就自腰畔抽刀,后发先至,刀势迅疾无比,中者立毙。”

汤予陷入沉思,脑中想象着玄武太一挥刀时的情景。万离说道:“最后大内第一高手尉迟宝琪下场,二人一番恶斗,尉迟宝琪仍是不胜,险些落败。”

汤予惊异更甚,尉迟宝琪是大唐开国第一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鄂国公尉迟恭的儿子,尽得其父真传。可连他都不能取胜,这玄武太一的武艺真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万离说道:“那些倭国人短腿短手,形似侏儒,又刚刚打了败仗,根本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但玄武太一却给倭国人赢得了面子,也赢得了尊敬。高宗皇帝休书一封,愿和倭国停止刀兵,让使者回国转告倭国国主。倭国使团遂离唐返国,不过玄武太一并没有和使团一起走。当今天后深爱其才,将其留在控鹤监听用,并封玄武太一为镇军阁领。”

万离讲到这里饮了一杯,复对汤予说道:“玄武太一绝非等闲之辈,日后如有相遇还需小心。”万离说罢再不复言。

席中四人各想心事一片安静,过了半晌惠能起身告辞,回房休息,桌前只余汤予、狄仁杰、万离更显尴尬。汤予又坐了片刻也推脱不饮,狄仁杰原本置下酒宴庆祝擒获采花恶贼,岂料宋予变成汤予,一字之变引得众人酒兴皆无,只好各自散去。

汤予、惠能住了一晚,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便收拾行装同狄仁杰、万离辞行。万离昨夜业已离开,汤予闻讯想到他盗剑不成,从此只能隐姓埋名,藏匿遁世,心中颇有些伤感。狄仁杰也不再强留汤予,命差役取来一个包裹送给汤予,包裹里尽是金银。汤予推辞不收,狄仁杰言说这些钱财不是自己之物,而是前日张榜捉拿采花恶贼时府衙有言在先,凡擒得采花恶贼者官府赏银千两,汤予若不受,保不准这些金银会被哪个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汤予不再推辞收下包裹,拜别狄仁杰,径直出了江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