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新任,江西巡抚(2 / 2)

督抚天下 米洛店长 0 字 10个月前

“你看看这封奏折,就明白了。”嘉庆一边说着,一边也将先前受到的折子放在了桌案之上,道:“江西巡抚先福,先前得到奏报,江西境内,有人私结会党,似有谋逆之事,但先福……朕也知道,他用兵捕盗,全无所长,这所谓会党在哪里,有多少人,他一点也说不上来。朕想着如今江西,自是紧要之地,自然需要一位可用之人,前往巡抚,滑县、林清之事,朕经过了一次,也就罢了,但是,朕绝不想再经历第二次!现下朝廷里,有些人实在是让朕失望了,朕之前又怎么会想到,这大逆之中的一个,竟是豫亲王府的属人呢?恒丰糊涂如此,温承惠无所作为,吉纶都得到百姓上报了,居然还对那些贼人熟视无睹!朕严惩他们,也是他们难辞其咎!阮元,你到了江西之后,务必严加查访,若是果然有人图谋不轨,务必及早纠查,不得使其酿成大祸!若是你上报并无会党,可日后江西竟有人谋逆,那朕对你也绝不容情!”</p>

“回皇上,臣……臣自当尽心查访,对谋逆之人,绝不姑息!”阮元听着嘉庆之语所言三人,竟都是那日德风楼之会与自己共饮之人,既然除了金光悌已逝,其他三人都已被嘉庆严惩,那么嘉庆在此时一并说出三个人的名字,自然是他已经知晓各人之间或许有过一场聚会,想要借此敲打自己了。想到这里,阮元也是汗流浃背,当即对嘉庆表态。</p>

“阮元啊,自你上次出京到现在,快两年了吧?”不想严词训喻之后,嘉庆的态度竟又缓和了下来,向阮元道:“其实朕原本的意思,也是你可以多留在淮安几年,若你有长久之策,朕让你办。但如今的形势,江西比漕运更需要你啊。这样说来,却也是朕的不对,要是朕果然能成一代明君,滑县、江西,怎么可能成了这个样子啊?只是这些时日,朕回想去年河南旧事,却也是更加不解了。去年河南大旱,朕清楚,所以朕如数发放了赈粮,责令各县速速赈济,滑县当时灾情没那么重,所以朕定了缓征田赋,至少去年一年,他们不用交税了,可即便如此,还是出了这样的事。朕也时常扪心自问,朕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可朕思来想去,这些办法都是祖宗之法、先贤遗教,哪里有错呢?阮元,朕素来知你学问,那如今这样的事,你且说说,究竟有什么根治之法呢?”</p>

“皇上,如此之事……”阮元看向嘉庆时,心中却也恻然,只觉五十五岁的嘉庆须发之间,已经渐渐出现了斑白,嘉庆素来雍容和善,可这时他的眼神之中,却尽是疲惫之色,疲惫之中,又带着几分诚恳,看来这一次,嘉庆也是真的不清楚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之后的世道了。想到这里,阮元也只好将自己所思一一言明,道:“臣想着根本而言,还是如今天下生齿日繁,天灾又甚于往日,是以一旦有灾,受灾之人往往数倍于前。而朝廷需用的赈粮,自然也要翻倍,所以往往会出现朝廷竭力放赈,可百姓犹有不足之事。尤其去年江淮河南,春耕便即不行,又何谈收成呢?百姓之所以相信那许多无稽之言,也是因为旱灾深重,年内之事,尚且无着,又何谈明年后年呢?如此心绪之下,便极易铤而走险了。所以臣想着,若是旱灾不能根绝,那也只好在救灾之法上加以变通,凡大吏赈灾,需落到实处,严查属吏,亲自查访赈粮是否足数,大吏能够尽心,自然会有绅商助捐,朝廷再予以援助,如此便可……即便不能根绝百姓疲弊之苦,总也能让更多人得到实惠了。”</p>

“阮元,你今日所言,确实不错啊。”嘉庆也感慨道:“现在多少政事,不都坏在一个因循疲玩上吗?若是这京中禁军,能够稍有一丝护卫社稷之心,又怎会如此庸劣呢?朕也已经决定了,从明年开始,每年至少阅兵一次,不敲打敲打他们,他们怎么会勤于职分啊?”嘉庆在位最后六年,共计阅兵五次,对健锐营、火器营均能严加督察,可即便如此,京师禁军的改善依然有限。</p>

“还有,臣在直省,与民间生员多有交往,臣也清楚,其中必有好为空言,徒慕虚名之辈,可愿意直言时弊,尽心献策之人,却也不在少数,还请皇上宽仁为念,对上言之人,多所宽慰,即便偶有上奏之人所言滞涩难行,也至少……至少请皇上不要问罪于他们。”阮元又补充道。</p>

“上言之事,朕自会详加披阅,若是可行,朕自会下部议行,若不可行……朕驳了便是,但若是言语果真妄诞……也罢,非根本之事,朕不问罪。”嘉庆沉思半晌,如此答道。嘉庆最后在位之年,上言朝政者并不算少,多有意见可以被嘉庆采纳,但即便如此,也确实有不少御史言官之语被各部驳回,甚至有少数官员因言语涉及八旗生计、汉臣任用,与嘉庆相抵牾而被降职者,不过嘉庆也并未对他们动刑下狱。(终嘉庆一朝,因“言语悖逆”而被处死者,现仅见嘉庆十九年万永福一例,万永福假托圣人代言,又论及当立太子,不宜祀关公等事,而被定为悖逆绞决。)</p>

看着嘉庆言语尚属宽和,阮元也取出一封奏折,向嘉庆道:“皇上,臣前来之时,念及三进漕粮尚有可虑之处,眼下直隶水道,或可于部分要道暂行转运之法,以纾缓南漕民力,臣将此法详录献于皇上,若有可行之处,还望皇上恩准。”</p>

“好,朕收下了,你这眼看就要离任了,还能最后上一道疏,朕是该放心了。只是……”嘉庆回想着方才言语,也隐隐发觉,阮元本就是忠于朝廷社稷之人,自己以恒丰等三人之事提点于他,却也是有些画蛇添足了。想到这里,便也对阮元道:“朕还记得,你曾经说过在杭州的时候,就校订了《十三经注疏》,成《校勘记》一部,你家中又有十三经旧版,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翻刻。经过去年这一难,朕自然也清楚,教化之事,更需要朝廷有所作为。既然如此,朕也给你一个机会,若是到了江西,你能尽快剿灭逆党,使江右安定,你自可在南昌开工刻版,重修十三经,如今朝廷想要重整教化,少不了你这番功夫啊。”</p>

“皇上如此器重于臣,臣自当悉心抚赣,重刻十三经,以谢皇上厚恩!”阮元自《校勘记》成书之后,便一直考虑翻刻《十三经注疏》,可前后十年,海疆多故,身遭贬谪,漕运履受掣肘,修书一事竟是无能为力,这时嘉庆竟然主动同意了他修书之事,自是激动不已,连忙谢过了嘉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