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拉蒙公司直接和张蔓玉的经济公司取得了联系,对于好莱坞伸出的橄榄枝,张蔓玉自然不会拒绝,她的经纪人甚至没看过剧本就替她接下了这个角色。确定了主演的人选之后,汤姆-沙迪亚克携唐纪礼和程龙浩浩荡荡的杀向香港,但是萧逸臣并没有与他们同行,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临近让他暂时无法离开美国。
这次派拉蒙总共有两部影片入围奥斯卡,它们分别是《勇敢的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两部影片将会角逐超过8项奥斯卡大奖,,而且这两部影片的获奖呼声都很高,在萧逸臣和雪莉-兰辛的领导下,派拉蒙似乎已经找回了一些昔日王者的霸气。
入围结果公布的第二天,一篇题为《派拉蒙-睡醒的雄师》的评论员文章就出现在了《芝加哥太阳报》娱乐新闻的头版,文章的作者回顾了派拉蒙的发展历史,文中还特别提到了巴里-迪勒离开派拉蒙之后,这个好莱坞巨头的发展走入了低潮。维亚康姆的入主不仅为派拉蒙带来了充足的资本和新鲜的血液,尤其是作为制片人的萧逸臣为派拉蒙带来一批获利重大的项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和《勇敢的心》这三部作品。而这三部作品对派拉蒙的崛起的影响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而《纽约时报》的头版使用的新闻条目则更加的具有震撼力,巨大的封面图片使用的是一张萧逸臣双手在胸前做出一个聚拢姿势的照片,这是在一次新片发布会上一位记者无意中拍到的。经过图片处理,萧逸臣巨幅照片的下方被印上了四座奥斯卡奖杯,在最后一座奖杯上,有一个鲜红的问号。图片的下面配了一个非常霸气的标题:《派拉蒙第三帝国的崛起!》同样是回顾派拉蒙的历史,《纽约时报》的编辑将这家好莱坞传奇电影公司的发展史分为了三个阶段: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月,比环球电影公司还要早上一个月,在好莱坞八大公司中资格最老。创建之初,派拉蒙就拥有大量的电影院,同时兼营制片业务。从创建到1949年这一阶段,是派拉蒙的黄金时期,公司代表人物是公司创始人阿道夫-楚科尔,这是派拉蒙第一帝国。
六十年代,派拉蒙已经落到了时代后面,因为仍在掌权的阿道夫-楚科尔已经80多岁,这家公司可悲地不能够理解新一代观众想要看什么电影了。到了1966年,公司落到了海湾西方工业公司手中,楚科尔时代正式谢幕。新总裁罗伯特-埃文斯虽然是电影界的无名之辈,却长袖善舞,在他的主持下,派拉蒙制作出《爱情故事》、《唐人街》和《教父》这样在商业获得上巨大成功的名片,恢复了元气。罗伯特-埃文斯当了八年的派拉蒙船长,到了1976年,出身于电视业的巴里-迪勒登场了,他的两个助手迈克尔-艾斯纳和杰弗里-卡曾伯格后来也都成了电影业的大人物,这个三人组合把派拉蒙重新带到好莱坞的顶尖位置。这一时期派拉蒙从衰落中东山再起,代表人物自然是巴里-迪勒,文章的作者将其称为派拉蒙第二帝国。
1993年,维亚康姆成功收购了派拉蒙,刚刚从人才流失中缓过气来的派拉蒙迎来了它的新主人,随后接连推出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迅速的挽回了之前的声誉。虽然派拉蒙的现任主席是雪莉-兰辛,但笔者却认为这一时期派拉蒙的代表人物是萧逸臣,他才是引领派拉蒙第三帝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其实就连雪莉-兰辛本人也曾经在公开的场合下承认,“派拉蒙可以没有雪莉-兰辛,但不能没有Xylon萧!”
雪莉-兰辛虽然有过这样的说法,但并不意味着她能够接受一个名存实亡的主席,尽管萧逸臣在很多问题上都非常的尊重她的意见,但是随着萧逸臣声望日隆,而且在总公司维亚康姆的地位不断的提高,雪莉-兰辛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萧逸臣架空,所以在她看到这篇报道的第二天,萨纳姆-雷石东的办公桌上就收到了她的辞职信。
在信中雪莉-兰辛很坚决表示了自己准备离开派拉蒙的打算,雷石东同意了她的辞呈,但并没有就此将她弃用,他将雪莉-兰辛调到了MTV担任总裁,与这个任命一起发放的,还有委任萧逸臣出任派拉蒙主席的董事会决议。对于这个结果,萧逸臣早有心理准备,雪莉-兰辛辞职之前就找他谈过。
“Xylon,我准备辞职了!”雪莉-兰辛和萧逸臣的谈话一直都是以这种很直接的方式展开,两人共事近两年,但彼此都谈不上了解。
“难道是因为媒体上的那些言论?”萧逸臣自从看到那几份报纸,就有一种隐隐的担忧,而现在他的这种担忧终于成为了现实。
“我承认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雪莉-兰辛很坦诚的告诉他。
“那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一直恪守着我们之间地约定。而且我们地合作尽管是不是会有些小地摩擦。但总得来说还是很愉快地。我想知道你要离开地理由!”萧逸臣很固执地问。
“因为我觉得你比我更适合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