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人民独立党(2 / 2)

抗日厚黑传 荒唐杀手 3468 字 2019-09-03

赵晓峰看着这个原本应该是他自己射击地坦克。心中不由露出了一丝诡异地微笑。果然。德国陆军兵器局立即采纳了他地图纸。并

应了赵晓峰占有其销售额百分之五以及一百辆坦克装TF。并对赵晓峰提供了五亿美元地无息贷款。以及一亿美元地无偿援助。

此时的赵晓峰聘请德**事顾问不仅仅是为了编练一支现代化的嫡系部队,他还希冀仰仗德国的人才技术,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借军事工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起飞。

为了适应赵晓峰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推销德**火与生产设备,便于德国垄断资本占领中国市场、掠夺战略原料,德**事顾问作为中德经济联系的纽带,积极地参加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他们知道,中国的大量物资都在东北地区。

当时法国一家报纸对之评价到:“德国人在华之出现,非仅置中**事组织与制度于德国影响之下,且使其工业发展亦循德国之指导。”德**事顾问在中国东北经济领域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工建设,一是中德军火贸易。

首先,在中**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德**事顾问提供了大量建议并参加了相关计划的制订及实施。

鲍尔向赵晓峰提议:中国“必先有完整的军火工业、交通、电讯、邮政,甚至市政与卫生设施。缺乏任何一方,欲建现代化之**均将受其阻碍”,因此建议“中国必须从经济建设开始,无论愿意与否必须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塞克特在《陆军改革建议书》中强调:中**火工业不可长久依赖国外输入,必须在欧洲军火公司协助下,筹建足够的兵工厂,以维持武器弹药的自给自足。塞克特告诫赵晓峰“建立中国自己的武装工业,实为刻不容缓之急务。”

鲍尔曾奉赵晓峰指示拟定了一系列重建中国东北的计划,诸如东北铁路的发展、财政及航空制度、港口兴建等等。并亲自策划在黑龙江附近兴建一家生产硝化甘油和炸药的工厂。

法尔克豪森与谢珂将军一起制订了发展军火工业的计划,详细分列出1、4、7、三个师每月所需各种军火的产量、以及建立几家兵工厂、几家钢铁厂、几家机器制造厂和几家汽车厂的进度表。

1932年52日,由鲍尔促成签订的《中德易货协定》则把中德军火贸易推向**。该协定的目的在于,以中国东北的原料与农产品交换德国的工业产品。协议的达成,不仅是由于双方经济互补,更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当时极端缺乏外汇,而重整军备又需向外购买大量原料,唯一补救的办法是能找到愿意以货易货的对象。而中国东北的处境与之相似。

赵晓峰当时急需发展工业和军事的资金与设备,又富有农矿产品,“正需有一对中国绝无领土野心,而又能处处满足其需要之国家,与之友好结合相依为助也。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签署了《中德易货协定》。

赵晓峰对这些合作期望非常高,他甚至认为德国佬比英国、苏联、美国人而都要可靠!因为苏联人在斯大林的带领下,现在已经非常狂妄,甚至还有出兵蒙古、新疆的迹象。现在赵晓峰还是鞭长莫及,只能想办法拖延时间,他已经决定,在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以后,再全力对付那些侵占中国领土、分裂中国主权完整的国家,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苏联,赵晓峰不光想把被苏联占领的黑瞎子岛夺回来,还要将被他们鼓动分裂出去的外蒙古收回来,在赵晓峰心中,这些事,很可能就是自己在今生唯一能够做到的“光荣事迹!”

德国政府派出的德**事顾问参与东北的经济建设,推动中德军火贸易,当然不是为了真正实现东北现代化,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独立党彻底击败日本,其在华经济领域的活动宗旨不变:占领中国市场和攫取战略物资。但是,德**事顾问参与中国东北经济活动的动机与其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他们的工作的确为中国东北抗战及中国东北的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实赵晓峰知道德国人的意思,他们想尽快帮助自己成立一个单独的政权,控制东北地区,并且想要在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分享一份属于自己的成果,但赵晓峰并不会让他们如愿以偿,自己不断提出的武器革新计划,惹得德国人不断地掏着腰包,而赵晓峰自己发明的方便面、防弹衣、机枪、坦克都将为东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