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农民军的本质(1 / 2)

 “陛下同意了让俺回营?”</p>

二娃子屁颠屁颠的跟在李修身后,迫不及待的再次确认道。</p>

“对,去集结兵将,然后回营!”</p>

“好勒!”</p>

“不过修哥,你这是去哪里啊,不回大营嘛?”</p>

“我去趟内宫武库,一直想去,今儿难得入宫一趟,索性去看看。”</p>

“你赶紧召集兵将,回大营,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咱们就要出征了,你小子在这荒废了这么久,到时候可别给我捅什么篓子!”</p>

“出征?去哪里啊?”</p>

“和上次一样!”</p>

“上次?这才多久啊,咋又出事了!”</p>

“这世道,活不下去的人多了去了!”</p>

李修摆了摆手,显然不想多说,事实上,他虽对沙场征伐颇有兴趣,如今亦是自信不比古之名将要弱多少,但对镇压农民军起义,他是真的没什么兴趣。</p>

纵观古今,任何一支农民军,在起事初期,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p>

那就是乌合之众!</p>

不,甚至连乌合之众都算不上。</p>

毕竟,没到真的活不下去,也没几个敢干造反这杀头的买卖。</p>

都是一些饿得快要奄奄一息,拿着木棍拐杖,乌泱泱的一片行尸走肉,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从众一搏,没有任何纪律,也没有谈不上什么组织,更说不上任何兵家之道,这就是几乎所有所有农民军起事初期的模样。</p>

对付这种所谓的叛军,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精锐部队,至于三五敢战之士,带上几十上百个稍有组织的兵丁,一番冲击,便是一场屠杀!一场所谓的大胜!</p>

但搞笑的是,就是这种一触即溃的存在,往往在人的从众心理之下,很快就能携裹无数难民,历史上那些动辄数十万的农民军,就是这般形成的。</p>

虽说这种农民军不足为虑,但农民军一旦度过最初的脆弱,经历几场战争,养蛊般的蜕变后,自然而然,就会诞生一些骨干精锐。</p>

在既有质量,也有数量,且不用考虑任何民生发展的情况下,那很快就会祸乱一地,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p>

事实往往就是这般无奈,如今的大明朝,在不能解决民变根源之前,那就只能解决农民军本身,而且还要尽快解决!</p>

“呼……”</p>

长吐一口气,李修环视了一眼四方,刚欲朝内宫武库而去,远处的一声呼唤,却是让他停下了步子,放眼望去,只见在数名宦官的簇拥下,已经升任东厂提督的曹化淳正快步而来。</p>

“李将军!”</p>

“曹督主!”</p>

曹化淳望了一眼正在收拢兵将的二娃子,问道:“徐千户这是准备撤出皇宫?”</p>

“对,陛下下了旨意。”</p>

“曹公公你这是准备去拜见陛下?”</p>

“这不是之前李将军你被白莲教贼子刺杀,陛下知道了,严令东厂,让杂家调查清楚,现在正准备去向陛下汇报……”</p>

听到这话,李修倒也来了兴趣,询问一番,结果倒也没有超出他的预料。</p>

当初他将那唐连城几人交给东厂的用意,就是准备利用东厂这柄利刃,替自己好好教训一下白莲教,以免有事没有盯着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