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朱由检(1 / 2)

 夜已深。</p>

乾清宫依旧灯火通明。</p>

殿中,依旧是和往常一般秩序井然。</p>

只不过,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在以往,这个时间点必定还埋身于奏本之间的朱由检,此时却是不见了踪影。</p>

“陛下又到侧殿去了?”</p>

匆匆赶来的曹化淳,环视一眼空旷的大殿,低声问了一句。</p>

“嗯,陛下不让人打扰,督主你还得等等。”</p>

王承恩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p>

“听说,陛下不允许任何人进入那侧殿,为此还杖毙了数名内侍?”</p>

“咱也不知道陛下在里面干啥,不过咱们想那么多干啥,听从陛下的吩咐即可。”</p>

王承恩也有些疑惑,自一个多月前,天子让人清空侧殿后,每天必定有一段时间一个人待在其中,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连他这个陪伴天子多年的老人,都没这个资格。</p>

“难道又跟李将军有关?”</p>

曹化淳眼珠子一转,他可是知道的,以往李修与陛下之间的密信交流,还都是通过东厂传递,只不过,到后来,就变成了勇卫营那边直接派了一队骑兵,专门充当信使,专门往返与京城与勇卫营之间。</p>

而在王承恩与曹化淳两人浮想联翩之时,此时的朱由检,则是端坐在侧殿之中,拿着一张信纸正专心致志的看着。</p>

在其面前,则是一摞信封,这些,无疑都是这段时间李修派人快马送至京城的密信。</p>

对李修而言,目前他的一切战略规划,都少不了朱由检的支持,不过如今处在京城之外,那就只能通过一封接一封的密信,让朱由检明悟自己的一切谋划。</p>

许久许久,朱由检才缓缓放下信纸,望着眼前的一摞信封,朱由检眉头紧皱,显然是在思考着什么,好一会后,他才站起身,转身看向身后墙壁上挂的一副舆图之上。</p>

舆图上清晰标示这整个大明北方之态势,只不过,和这副舆图的专业相比,舆图上那毫无专业性可言的一些敌我态势标记,无疑是显得极为不和谐。</p>

这一点不和谐,自然被朱由检忽视,他一个不通丝毫军事之人,要自己摸索着看懂舆图,然后还需要理解李修信中描述的那些战略推演,还要弄明白李修所说的后金方方面面,已然是很不容易了!</p>

望着眼前这副舆图,朱由检显然有些志得意满。</p>

李修上奏所说他自然坚信,但之前,那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p>

而现如今,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精力,他才终于弄透彻,李修那一封奏本其中的具体含义。</p>

这之后,他才终于明白,大明的心腹之患,后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p>

也终于明白,为何李修断定后金绝对会入关劫掠。</p>

更是明白了,李修的良苦用心。</p>

也更加看明白了,这重重束缚之下的无奈!</p>

明明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却只能任敌长驱直入!</p>

明悟了这一切,朱由检才骤然发觉,他以往的那些施政想法,是多么的幼稚。</p>

为何李修每每在与他商议之时,会屡屡强调,凡事不可操之过急。</p>

想到李修那谆谆善诱的模样,那背后的默默支持,默默谋划,一点一滴的操持着他的掌权之路,朱由检脸上也不禁浮现一丝黯然。</p>

身为天子,却连身边人都保不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