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终定!(1 / 2)

 史载:昭武三年,八月初一。

天子召朝堂百官,各省巡抚督师入朝,开大朝议论改革。

大策终定!

天子下旨,开启改革之策。

定十二巡查组,巡查天下。

各地驻军戒严,严阵以待,磨刀霍霍。

高悬大恒天下的改革大势,在这一场朝议之后,亦是以雷霆万钧之势,轰然落下!

稀里糊涂过了百来年的这个天下,亦是第一次迎来了一个真正系统化的统治。

锦衣卫缇骑探子奔走天下,飞鱼绣春监察着整个天下。

各级衙役兵丁奔走,大白话的改革告示,几乎贴到了村一级!

各地官员,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勋,也不管是情愿与否,在这雷霆大势之下,也只能组织着队伍踏入乡里村镇,普查人口,丈量土地……

户部那百余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户籍土地黄册,亦是在这屠刀的威逼之下,终于开始慢慢变化起来。

朝堂,地方,文官,武将,在天子不容违逆的意志之下,被强行捏合到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飞速运转着,将改革政策,一项接一项的轰然落在这片大地之上。

“十三年啊……”

乾清宫中,那一幅大恒乾坤图面前,天子伫立,眉宇之间,亦是难掩唏嘘。

这么多年,他终于做成了这一件事!

他还清楚记得,当初全歼努尔哈赤部后,他与崇祯,也就是在此地,在这座天子寝宫,畅聊着未来,畅聊着如何改革弊病……

事有波折,造化也多有弄人。

但,庆幸,他还是办成了。

只要改革落下了,这个起于危难,长于危难的大恒朝,就不会是外强中干,不会是徒有纵横天下之兵锋,而无蕴养兵锋之力!

至于内敌外患……

天子之目光,在蒙古与南明之间流转,眼眸之中,却是见不到一丝一毫的担心。

纵使林丹汗彻底一统蒙古,也不可能拥有历史上成吉思汗那般恐怖了。

自前明蓝玉那一战,便将蒙古的脊梁给打断了,而后这么多年,蒙古草原,你唱罢我登场,蒙古……早已落寞。

更别说他掌权以来,对蒙古的几战了,纵使没将蒙古彻底摁死,但人心这东西,可不仅仅只有汉人有,蒙古,也有!

纵使林丹汗彻底一统蒙古,也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玩意,甚至这个强,都得打个问号。

欺负一下王朝末年的中原,或许还能做到,但大恒,哪怕是外强中干的大恒,要强行摁死蒙古,也不是不能做到,只不过,得不偿失而已。

至于南明……

天子摇了摇头,若说开始让寿王逃走,是他的疏忽,但后来,他从辽东御驾亲征归来,还能让南明继续存在着,从来就不是因为南明有多大的战力,只是因为,他需要南明这个“生路”!

自古攻城之战,最正确的,莫过于围三厥一,就是为了留出一条生路给城中敌人,不至于让敌人拼死反抗!https://

同理,这南明的存在,也是一个道理。

南明存在,他在这北地的任何政策,哪怕人们再不满,也有衡量得失的余地,不至于拼死反抗,毕竟,他是在掘某些人的根,要某些人的命!

至于南明会不会成为威胁………

自古以来,南方防御北方,靠的,就是江河天险,靠的,就是水师!

如今的南明,江河天险,无一掌握,就连江南这腹地,北直隶,江浙都还在大恒的掌握之中。

水师的话,如今的李定格,借着郑芝龙与南明朝廷的矛盾,可谓是占据上风。

更别说如今南明朝廷,几乎完美将他与崇祯费尽心思打压下去的党争复活,那防友军如防虎的混账模样。

这样的南明……

哪怕朱元璋在世,哪怕前明那一大票开国将帅,都以最巅峰的姿态降临,也绝对改变不了南明注定的结局。

伫立许久,天子才缓缓将目光从这一副大恒乾坤图上挪开,曾经眉宇间那挥散不去的忧虑,在这一刻,已然彻底消散。

“安排得怎么样了?”

天子行至乾清殿前,突然出声。

“回禀陛下,已经安排下去了,各地的动静,会第一时间上报上来。”

王五从一旁走出,朝天子一拜。

说完,王五犹豫一会,又道:“锦衣卫那边,应该是察觉到了端倪,据下面人汇报,近来各地钱庄商行,都出现了被人盯梢的情况……”

“无妨!”

天子摆了摆手。

他一直都不太愿意让宦官的手在外面伸得太远,但不愿归不愿,只要钱庄商行一日还属于内廷,宦官的手,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伸到整个天下去。

而经历了之前那么多事,对锦衣卫,天子已然保持了不少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