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下之大,不过一座京城而已!(2 / 2)

“陛下、南京宫室破败,确实需要安排人去搭理,但也不能如此操切的就让宫中大部眷属都南下吧?历来龙凤同巢,岂有陛下与皇后长时间身处两地的道理?”</p>

周延儒换了个思路,太子南下这事虽然上不了台面的阻止理由有很多,但真正能拿出来当面说的却不多。大明本来就有过这样的先例,而且若是极力反对还会得罪太子以及一众官员。既然这样就从皇后这个角度来反对,你把一大家子人全打发到南京去,合着紫荆城就剩你一个啊?这是个什么道理?只要阻止了皇后南下,太子又这么年少,去了南京也不会打理内宫的事,这不就间接的阻止了这事?</p>

“太师所言也有道理、这样吧!让太后和皇嫂陪着太子和几个皇子先行南下,皇后就留在京师打理京师宫室。南下后皇嫂暂管南宫内事,待太子成婚后再做定夺。”</p>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河梯,你不是说帝后得同巢吗,哪就先把皇后留在这里,这总行了吧?此时的大明不光在朝廷上有备份,在皇宫里也有备份。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的皇后张嫣也在啊,而且一直是和周皇后两人一起主持后宫工作。这次带着太子南下,也没什么不合适的。</p>

在建极殿里和群臣扯了好半天淡,这事也就议的差不多了。崇祯清了清嗓子,让太监宣布退朝,然后就往后宫回。所谓的廷议,又没规定必须要举手表决,也可以想现在这样走个过场了事,今天这廷议,其实就是把大家叫过来通知一下而已。</p>

严格上来说,怎么安排太子和后宫,这事是皇帝的家事,外臣是没多大参与权的。而且这玩意不通过外臣,也能把事办成。南边的皇宫,也是一堆太监在打理,只要把人平安送过去就没问题。送人的护卫用的也不是外人,是皇帝直属武装、勇卫营的人,周遇吉可是真正的自己人,军费之类的开支都是走内库,根本不用顾及外廷,一纸中旨就能把人请动。</p>

退了朝后,朱由检回到寝宫的台阶上,看着宫里的景象,神情萧索。替大明朝的谋划,现在就告一段落了。从今天朝臣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会一致来掣肘自己,既然这样,太子南下的事,基本没啥大问题。内阁就是再不情愿,最终还是会商议出陪太子南下的咨政院成员,并让他们成行。这事他们要是不做,底下的官员不会善了的。</p>

“大伴、直到今日,朕才发现,天下之大,也不过是一座京城而,大明的好坏不在外疆,而在我们眼下的这座京城,明日你陪朕去趟万岁山,朕要看看我大明的京城到底是个啥样子。”</p>

万岁山就是煤山,是历史上的自己最后死的地方,哪里地势高,能看到北京城的全貌。崇祯过去,一是想看看现在的北京城到底是啥样子,二是想把里边的歪脖子树全砍了,改变绝境,就先从砍树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