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阮大铖可用?(2 / 2)

“皇爷、阮集之曾经委身于魏党,若是将他召到京城,怕是百官们会有意见。”</p>

“这个无妨,只管去召就是!朕对阮集之另有重用,碍不着百官们什么事。”</p>

皇上也是病急乱投医,什么人都往京师召!王承恩心里对朱由检要用阮大铖的事很有意见。不过他还是按照皇帝的吩咐,赶紧安排人去干这事。也不知道皇爷召阮大铖来京,会安排个什么差事给他!</p>

让阮大臣过来当然是为了主管文宣工作,朱由检觉得这个工作十分重要。有句话叫枪杆子里出政权,实际上这话并不全面,准确的说只有掌握了枪杆子和笔杆子,才能有主导权。不要忘了后世两大团体的核心人物可都是各自团体的宣传部长出身。不要以为光头佬是个武人,他在自己团体里起家的时候可不光是校长,他正经的职务是宣传部长。</p>

文宣工作做好了,比战场上多几万精锐士卒更重要。现在有个问题是这个机构的名字该怎么起,若是叫个宣传处之类的是不是会让人很难理解这到底是个干啥的机构。</p>

王承恩走后,朱由检琢磨了好一会功夫,才考虑清楚这个机构该如何设置。阮大铖来了之后就让他以私人名义办一个报社和剧社,名字就起为新民报社和新民剧团,由阮大铖任主编和剧团团长。然后招一帮他的帮闲、学生来做这事。尽管是由阮大铖私人的名义开的社,但这个机构的经费由宫里直接赞助,所有的资金往来由皇家银行拨付,具体业务则由皇帝来直接监管。</p>

选定了宣传机构的负责人后,朱由检的心情大好,在给将校堂的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思路都清晰了不少。</p>

好事连连,就在他心情转好不久,就又有来了一个好消息。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派人传信,说此前派人去南方找宋应星兄弟的锦衣卫已经将他们接到了京师。</p>

“大伴、赶紧派人去将两位宋先生接到大营来。记住快到大营的时候,给朕说一声,朕要亲自到营门来迎宋先生。”</p>

皇上要亲自到大营门口迎接宋应星兄弟?这岂不是和宫门御迎差不多的礼遇了?在大明怕是只有出镇外府,凯旋而归的重臣才能享受这个待遇吧。礼遇太重了!这是王承恩的第一反应,不过这里毕竟不是皇宫,要是出言相谏,似乎又不太合适。</p>

第二天中午,去接宋应星兄弟的队伍终于到了西山大营门口,这时王承恩已经赶到了队伍前边和宋氏兄弟汇合了。</p>

“两位宋先生,陛下从早上开始,就已在营门亲自来等二位了。这份礼遇,国朝少有啊,还请两位先生稍微加快一点脚步。”王承恩一见到宋氏兄弟,就赶紧出言催他们速度稍微快一点。一大早皇帝就来到营门口等人,而且是站等,这可把王承恩给心疼坏了,生怕站的久了把皇帝给站出个好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