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是皇官不下县而不是皇权不下县!(2 / 2)

黄超这时候才明白,原来打这主意谋上进的不止自己一人。</p>

“黄兄、你想通了?好、赶紧咱们到大堂,吾给你引见一下各位同僚。”</p>

陈大有拉着黄超的手,快步走进了大堂,向里边的工作组其他成员介绍起自己这位同窗来。</p>

寒暄了一会后,陈大有就给黄超他们安排具体工作。</p>

从京城过来的人,再加上从本地吸纳的人,现在工作组成员超过了两百。陈大有将这些人分为十二组,每组十来二十个人。然后将整个香河县分成十二个片区,让他们分头行动。</p>

“诸位、清丈田亩的工作,吾想着再用一月就结束,大家的加把劲,争取早日完成这个工作。现在咱们清出的本县未报的纳税田亩,已经和原本纳税的田亩数额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啃硬骨头的时候,要将生员、官吏等人的田亩如数量出来。”</p>

“陈组长、量完田是不是咱们这活就结束了?”一个临时加入工作组的人开口询问,想打听一下这活具体干多长时间。</p>

“这才哪到哪儿?清丈出未纳税的田亩只是第一步!这工作干完后,咱们还得监督官吏们造册!同时要将一些为祸乡里的吏员以及士绅揪出来,选出正经干事的人补上。与此同时,还要监察士绅们是不是要借这次量田给佃户们加租,朝廷的政策是量完田后的佃租要和之前完全相同,不能让人借机涨租。”</p>

“陈组长、地是人家自己的若是涨租,咱们怕是没手段收拾吧?”</p>

“朝廷有明令,凡是借机涨租转嫁税赋的,生员家庭一律革除功名,其家庭成员以后再不能从事和衙门有关的任何勾当,包括参军都不行。这事咱们得将政策宣讲到,屡教不改的直接出手整治即可。除了这些事以外,朝廷要在县之下设乡和镇公所衙门,咱们工作组得根据这些日子清丈摸底的清楚,将乡镇公所名册和范围划定好,报到朝廷确定。”</p>

改制之事首先要防止变成恶政,士绅们很容易将自己要缴的税转嫁到真正种地的农民手中。朱由检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才派出了这么多工作组还让他们在当地再广招帮手。没有广泛的监督手段,这玩意到执行的时候,又会变成对农民的一次加税。</p>

设乡镇、自然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垂直管理的能力。关于中国古代,有个定语叫皇权不下县。严格来说这说法是错误的!那个朝代的皇权不下县?合着县以外全是土豪宗族势力说了算啊?</p>

正经来说是皇官不下县,中央朝廷对地方官府官员的管理到了县一级就到头了,再下边的官员是通过和当地士绅合作来完成治理的。若是真像有些人对皇权不下县的理解,哪县以下不就成了独立王国?朝廷定的涉及到个人的律法,根本就没了实行基础。</p>

像后世、很长一段时间村级干部是自选自组的,难道能叫政权不下村吗?确实、由于这种官员组成的情况,会出现一些本村的大户和势力人物,会出现村霸之类的。但村级行政单位,没有脱离政权的掌控,即使是村霸也得与更上层的人合作才能成,而不是说只靠他自己就能当村霸的!同样的道理,在大明地方势力是依附于县衙而存在的,皇权对他们并不是脱管了,只要行政还健全,收拾他们不在话下。</p>

以当时条件来说,不少县也就是大点的镇子而已。在这之下,设直属于中枢吏部管辖的流官体系,难度确实有些大,成本也太大。朱由检准备推行乡镇公所,也没想着将这部分主官弄成直属于吏部的流官,他的想法是这些官员的人事权应该下放到省、府一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