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再战饶州(2 / 2)

收到信鸽报信的三路援军都在赶来的路上。</p>

朱亭又计划,一旦守不住饶州城,只能先撤到赣州城。</p>

陈友谅现在也是骑虎难下,本以为顶多半天能够结束的战斗,打了快两天还没破城。现在走也不是,继续打,会出现很多的可能。一直在观望的朱元璋军和张士诚军要是这时突然发难就,危险了。</p>

陈友谅骑虎难下。朱亭又也是彻夜不眠。不知是继续死守还是选择趁夜突围。</p>

夜深了,朱亭又还是犹豫不决……</p>

双方的决策层都在紧张的思索。</p>

得到了陈友谅军打了两天两夜损失惨重的消息,朱元璋首先命令边境上的守军向饶州靠过去,好见机行事。</p>

这是朱元璋惯用的伎俩了,朱元璋在这乱世能够壮大主要就是靠着敏锐的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嗅觉。陈友谅日益做大,对朱元璋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江西的朱亭又被陈友谅一口吃掉的话,浙江的张士诚所辖的区域就直接暴露在了陈友谅的嘴边,那可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了,如果也被吃掉,以后还有谁是陈友谅的对手,因此,朱元璋的命令是静观其变,但绝不能让陈友谅大军全歼了朱亭又的人民军......</p>

这是死命令。</p>

陈友谅也很清楚这场仗的意义非比寻常,给手下众将领下的也是死命令,“一定要全歼饶州所有人民军,包括朱亭又在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p>

三方面的形势错综复杂,但各自的目的却都很明确.......</p>

朱亭又望着一轮清亮的明月,心情沉重的安抚着受伤的将士。战争虽然残酷,但饶州城里的军心民心还是很稳定的。朱亭又不知道前途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但当下自己是绝不能泄了士气的,死也要和这些忠于自己的士兵死在一块……</p>

心里暗暗的发着誓言,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p>

生活中的所有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顺的时候不要悲观,也不要盲动.......</p>

很多时候等待上天给你的结局也不是就一定是消极的……</p>

命运并不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的……</p>

不过,女人掌握在自己手里,朱亭又搂着吴晓婉**了一夜。冷箭不停的夜里,战争的寒冷空气里,血腥的激情反透着一种诡异的浪漫。</p>

陈友谅毕竟是老江湖,吃了这么大的亏,走肯定是不能这样灰头土脸的走的,命令全军后撤三十里,扎下营寨,整军备战。毕竟手里还有六万多劲锐部队。各方面的实力,他也了然在胸。</p>

从洪都过来的朱元璋军队两万人也在距离饶州五十里的地方扎下了营寨。</p>

三路援军抵达,进城。</p>

这样一来,小小的饶州方圆五十里内竟然有三路不同的人马,形势十分的微妙。</p>

何去何从,没人能帮你,人往往一生要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如何选,关系到一生的命运。</p>

这下子,陈友谅是没法子再继续攻城了,但白白的将到手的肥肉送给朱元璋又怎能甘心。朱元璋的洪都守军将领是朱元璋手下最凶悍的义子蓝玉。他在洪都留守五千人马,将剩下的两万全都带来饶州战场,自然是想拿下饶州城,在义父面前好好表现一番。</p>

朱亭又此时虽然重新汇集了两万人马。但知道自己军队的实力和这两支虎狼之师不可同日而语。但现在退无路可退,想走恐怕也是没活路的,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窘境。</p>

“开会,紧急的会议,把团级以上军官都召集来。”朱亭又有点歇斯底里了。</p>

吵吵嚷嚷,没个结果。</p>

其实朱亭又开会的主要目的不是让这帮子家伙想出什么神机妙算来,主要想看看各方的态度,是否有了投降的心思,他知道手下人都可以投降,都可以保住眼前的利益,地位,只有自己,投降必然是惨淡的下场。朱元璋,陈友谅这两只枭雄都不是善良之辈啊。</p>

还好,局势虽然艰难,大家的心都挺齐。都纷纷表示,誓以饶州共存亡。</p>

这让朱亭又很是欣慰,心里开始还真的害怕这帮子家伙会像绑吕布一样,把自己绑了献给曹操。</p>

朱亭又分析,陈友谅朱元璋之间的积怨太深,不大可能会联手做掉自己。现在就只能死守。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张士诚。</p>

张士诚一直按兵不动,不会是想趁机把赣州,甚至福建都趁乱一举拿下吧?忙飞鸽传书,命令赣州的守军集结重要物质撤进山里,做好打游击的准备。</p>

好在饶州城生活富足,粮食问题倒不担心。就是再这样围困个小半年也不会断粮。</p>

三路人马僵持了十天左右。蓝玉等到了朱元璋的命令,攻击陈友谅。</p>

而朱元璋在向元庭讨好卖乖的面具下,同时攻击了陈友谅的北方重镇芜湖。消息传来,好个蓝玉,两万人硬是将陈友谅的六万大军打得招架不住。</p>

陈友谅不敢死缠烂打,趁夜撤退。</p>

蓝玉打跑了陈友谅,却也没有进攻饶州。这点,倒是让朱亭又很是诧异。</p>

不久,朱元璋遣使送来的一份书信才解开了朱亭又心中的谜团。</p>

朱元璋提出要和朱亭又建立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的敌人就是陈友谅。只要其中一方和陈友谅发生战事,另一方的人马必须救援。终于,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愿意和自己建立外交关系,朱亭又是求之不得啊。马上送给万两白银请来使带回,并带上朱亭又对朱元璋的感谢信。</p>

这次战争几方面都没有占到便宜,最大的赢家是张士诚,趁乱完全控制了赣东地区。枪尖都要捅到朱亭又的人民军的嗓子眼了。</p>

朱亭又虽然气愤,但大战刚结束,又是毫无能力对付张士诚。幸好这张士诚只会贪小便宜,倒是没有继续进攻饶州,及赣州城。</p>

这仗使得朱亭又地盘变小,人马变少。压力巨大。</p>

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辛苦了好久,存了一点点的钱,莫名其妙的就会回到从前,唯一不好回去的是感情,睡过了的女人,很难回到没睡过的时候的感情……</p>

整天担心张士诚会打过来,陈友谅会卷土重来。看来这乱世不是容易生存的啊。</p>

经过这一战,朱亭又深深的体会到自己实力的薄弱,感觉饶州城距离前线太近,敌人动不动就有可能把主帅都俘虏了,这仗还怎么打,遂决定将总指挥部撤往赣州城,饶州城留下两万主力。</p>

部将都劝朱亭又身边多带兵马,朱亭又摇摇头,“你们在外面打的好我才能安全,否则身边带再多兵马也是无用。”</p>

又分出五千军继续防守宜春地区。自己带了党政机关,和动员南迁的百姓,富商一起前往赣州。</p>

朱亭又的担心很快没有了,元庭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战争,各路诸侯都自顾不暇。暂时没人来打他的主意了。</p>

来到赣州的朱亭又发现,赣州比饶州还要穷一个档次,虽然土改了,但是人民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当的贫困。这使得朱亭又暂时放弃了扩军的打算,让从本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局,拿出来一半的库银接济,赣州以南,包括福建的百姓。这天下被元庭和各地的义军搞得满目疮痍,饿殍遍野。朱亭又的心灵一次次的被震撼,他是绝对不允许自己手里发生饿死人的事情的。</p>

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很快发生了效用。整个辖区的老百姓都十分的拥戴朱亭又和他的人民军。不用交税纳粮,也使得农业生产恢复的很好。农业好了,有了剩余劳动力又会刺激工业的进步。连带着也会刺激商业上的发展。以至于几乎全国的百姓身上穿的,家里有的,是都大部分的江西制造,朱亭又还专门的搞了个商品批发市场,越来越红火,每日,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军事工业带动进步。继手榴弹之后,远程步枪终于研发出来,只是造价更高,产量比手榴弹还要低。每个月只能生产出大概一百支枪。一支枪的造价要五十两白银。一百只就是五千两。为此朱亭又伤透了脑筋。</p>

现在朱亭又主要不发展拿刀的普通士兵了,太浪费粮食。新招的军人都是新型的军队制度培养。</p>

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发展了一千五百步枪兵,朱亭又称其新军,以区别其他人民军。新军的团长由自己兼任。朱亭又大力发展了福州,将这个群山环绕的重镇发展成可以和赣州城同样规模的重型城市。军工厂也迁到了福州,避免以后再打起仗来,成为首先被打击的目标。</p>

大型的海舰也研发出来,只是现在财力有限,只能试生产一艘。预计两年可完成建造。朱亭又让修筑厦门港。作为海军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