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古惑仔【3】(2 / 2)

“古惑仔”电影时期为刘外强的第一个创作阶段。1996-1998年间,刘外强和其最佳拍档公司的编剧文隽相继推出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古惑仔之猛龙过江》(1996)、</p>

风云雄霸天下</p>

《古惑仔之龙争虎斗》(1998)等5部“古惑仔”影片,这些影片全都根据漫画家牛佬的流行漫画改变,更具流行性和动漫性。“古惑仔”影片延续了香.港电影繁荣时期的“黑帮片”的某些主题,表现了街头边缘青少年们对抗社会、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因此这类影片又不同于面对一般观众的“黑帮片”。它的目标观众很明确,是拍给时下年轻观众的青春化的“黑帮片”。“古惑仔”影片也始终保留着以往“黑帮片”、“英雄片”中的 “忠义”主题,“古惑仔”们靠义气和群策群力打出江湖。影片专捧的主角陈浩南对兄弟讲义气,对女友不弃不离,而且尊敬老人,被塑造成为后传统社会中理想的英雄人物,进而引起多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刘外强深谙商业电影的语言规则。他的“古惑仔”影片摄影多为肩抗、摇、移等运动镜头,除了暗合古惑仔们青春、狂躁的心理。也对整部影片的节奏有了很好地控制。另一方面。刘外强巧妙地利用了漫画产生的影响,他的人物出场时。都是由漫画的草图开始,黑色人物的勾勒制造出了神秘的引子,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往漫画的投射。产生了进一步的认同感。</p>

“古惑仔”电影构筑起的个性化、时尚化、青春化的影像风格和人物群像,在</p>

《古惑仔》</p>

香.港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仅以“古惑仔”为名的跟风式漫画充斥全港,而且此类电影也一再延续,之后除“古惑仔”电影外又出现了如《湾仔十二妹》(1999)之类的“古惑女”电影。这些影片并非刘外强执导,主题、风格也有较大差异,如钟继昌编剧、查传谊导演的《旺角揸fit人》(1996)、《去吧,揸fit人兵团》(1996)等对黑社会极尽嘲讽,表现“古惑仔”不过都是叶公好龙之徒。遇事时个个胆怯心虚,挖苦江湖中人的滑稽、浮躁与浅薄,深刻批判黑社会的暴力崇拜。</p>

动漫特效动作片的创作,为刘外强电影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影片如《风云之雄霸天下》、《华英雄》以及《决战紫禁之巅》(000)等同样改编自漫画。香.港赫赫有名的漫画家马荣成的漫画原著。为这些影片赋予了流行和动慢的底蕴,如其流行漫画《风云》利用通俗的媒体形式,配合连环画的连载特性与视觉要求,再现一个没有时代背景、却与香.港文化潮流息息相关的故事。刘外强的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在这个通俗基础上进行修剪,删除了许多支线,把一些复杂的情节进行简化,使之更适合电影表达,剧情和人物性格也更符合大众所需。这些影片在影像上将传统古装刀剑片与现代科幻类型相结合,企图利用现代数码科技柔和东方武侠想像。更新以刀剑拳掌及轻功为格斗形式的动作画面。其中数码科技带来的科幻感和动漫感,把传统武侠奇情带入充满现代意识及未来想像的空间,同时,传统武侠片中飘逸的轻功、具有舞蹈感的剑招以及力拔山河的掌风等,亦通过数码科技而更加活灵活现。这些影片大量使用数码合成技术,如《风云之雄霸天下》数码镜头多达550个。影片的这些特技画面,大部分根据原著漫画设计而成,既具有漫画的神韵,又充满科幻和超现实的色彩。其中乐山大佛的比武、郭富城的麒麟臂、郑伊健劈起的雪饮狂刀等还具有电子游戏的模式,使影片更具时尚性。这种以电子游戏作为视听效应的特技画面。使影片风格在结合动漫的天马行空之际,也呈现出了东方武侠世界中独有的虚幻意境。《风云之雄霸天下》还很好地掌握了特技与叙事之间的分寸,把重点仍放在人物性格和情感表现上,较好地把握了商业价值和艺术品味的统一。《华英雄》票房非常好,以475万刷新了香.港首映日票房纪录,上个记录是风云1以47万创最高首映日票房及最高周六票房纪录,但是华英雄的特技部分是硬伤,因为当时并不够钱去加很多特技部分,是一家特技公司资助的。所以该片有了一点点特技。但是和风云1是没法比的。《决战紫金之巅》内地票房:1500万(合约$180万美元)</p>

香.港票房:1,,884港元(年度十大卖座华语片第5名)</p>

刘外强的另一部根据日本漫画家重野秀一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影片《头文字d》虽拍 摄于005年,但它亦属于动漫特效动作片。与漫画原著相比。影片更突出了主角藤原拓海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细致展示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层面的东西。在特效应用上,该片更体现出一种不露痕迹的味道。而且强化了音乐和音效的应用,再结合赛车专业人员的帮助,用充满视觉动感和心理刺激的电影语言营造出风驰电掣、疾风劲草般的赛车世界。</p>

伤城</p>

以《无间道》系列片为代表的警匪片创作,为刘外强电影的第三阶段。其中最先引起轰动的《无间道》(00)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与着力于创新,与传统警匪片有很大不同。如影片不再以暴力动作和江湖义气为推动力的传统叙事模式,不再从黑社会与警察对立的表面意义去诠释,而是以细腻的内心解剖和人性化的故事情节另辟蹊径。影片采用全知的视点,开篇便交待了人物的真实身份和被赋予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影片不以“到底谁是卧底?”来制造悬念,而是以“他们遇到危机时会发生什么?他们会怎么办?”来提醒观众时刻关注着人物的命运,关注着两个人物危机四伏的生活,探知他们未知的命运,同时也时刻关切他们恐惧、矛盾又充满压力的内心。影片以此获得了关注人物的生存状态的人文深度和文化含义。刘外强本人对此有如下阐释:“这部电影就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好与坏在现代社会的定义,借此启发大家对金钱、地位和真理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做坏事而成功,并非表示他将来或离开人间之后的道路也如此地如愿”。在《无间道》系列的后两部影片《无间道》(00)和《无间道之终极无间》(00)中,这种人文主题逐渐向深度延续,表明刘外强逐渐完成了从商业到文艺类型的转变。</p>

雏菊</p>

与韩国影人合作的跨国制作《雏菊》,更是完美体现出了刘外强电影的风格转变, 也以此为分界,标志着刘外强第四个创作阶段的开始。影片极力渲染了一个浪漫爱情故事,异国的邂逅与爱情、缓慢的节奏、较多回忆性的抒情画面、迷人的阿姆斯特丹景色等为其赋予了典型的文艺片风格。同时,影片又以香.港类型片中的诸多商业元素进行包装,如警匪动作场景、营造悬念氛围等进一步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此外还使用三条线索并进的方法,分别以画家惠英,警察郑宇,杀手朴义三个人的角度,对故事同时叙述了一番,用三个人各自的角度来增强了“错爱”的悲**彩和主题。 刘伟强的影片《伤城》依然遵循着商业包装的文艺片路线,影片试图以“落难公子风尘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经典传奇模式,来疗救都市深处的黯然情伤。片中有《无间道》警匪身份认同的迷失和阴谋的戏剧张力,只是前者没有了后者那份警匪对峙、黑白混淆的凌厉之感和悲壮气势。影片注重的是人物内心的阴霾和城市背景的暧昧驳杂,并把溯源人性残缺的惊心动魄打造成电影的最大卖点。男女的情爱刻画较之《无间道》更为细腻深入,文艺片路线亦显得更为坚定。</p>

................................................................................................................................................................................................................</p>

【请推荐,请收藏,请投月票,谢谢。】ll4</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