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有包袱的人(1 / 2)

 王举在城上点起火把,将信号发出,令张翼和邵光看守城门,自己带两千人马往东门而去,李严则带着剩下的士兵去往太守府!</p>

此时柴桑城内已经有些混乱了,刚才跑回来的士兵在城内散布消息,各自向城外逃去,王举赶到东门时,却见东门大开,有许多人拖家带口正往外奔逃,守城的士兵早就不见了人影,王举不由苦笑了一下,不过也省了不少事,便让士兵占领了城门,将大门关好,一边安抚还未来得及逃走之人!</p>

张翼倒也不急着攻打太守府,只是带人在外边围定,不一时吴班带领的大军便赶了过来,将周循带到府门,然后命人喊话,不费一兵一卒便接管了太守府!</p>

吴班见城中基本已经搞定,按照诸葛亮授意分拨一万人马于马忠,令其与田宇前去攻打九江口,此时九江口仅有两千人马,又无大将率领,自然不用太过担心!</p>

太守府内,吴班他们倒也没有过分为难周循极其家人,只是命人看管在后院当中,周循一言不发的坐在下首,脸色惨白,不知在想些什么!</p>

“呵呵,周贤侄此番受惊了,还请多多恕罪才是!”正在此时,却听门口一个沉稳又带些苍然的声音响起!</p>

周循抬头看来人须发有些灰白,双目明亮,仿佛能看穿自己的内心,正看着他淡淡的笑着,浑身散发着一股超然的气质,令他不由有些暗自惭愧!</p>

“阁下何人?”周循皱眉问道,虽然不认识眼前的人,但来人喊他贤侄,却也不敢怠慢!</p>

那人边往里走边道:“山人诸葛孔明是也!”</p>

“是你?”周循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千般万想,他也想不到诸葛亮会出现在这个地方,顿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p>

诸葛亮轻轻地走上主位,看周循虽然眉目与周瑜十分相似,但与周瑜的气质却是差了许多,不禁暗自长叹,当年的英雄都已经远去,能剩下的,也都是华发苍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p>

“贤侄不必惊慌,此番夺取柴桑,乃是大势所趋,某与汝父相交甚厚,惺惺相惜,自然不会加害于你!”诸葛亮见周循惴惴不安,出言安慰!</p>

“败于先生之手,在下无话可说!”周循等了半晌,才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句话,他也知道周瑜与诸葛亮虽未对手,却彼此相惜,周瑜的故去也不能怪诸葛亮,虽然他也曾恨过诸葛亮,但真正亲自面对的时候,却泛不起一点这样的心思,只觉得所有的那些想法都是那么苍白可笑,自己真是差得太多了,想到这里不由心灰意冷,看来自己真的不适合在朝为官!</p>

不由想起周瑜最后给他说的那番话:吾自十岁带兵,每战皆胜,奈何杀气太重,不得长命,为汝取名循,望尔等循于山水之间,不可参与朝政,切记慎之!</p>

由于自己顶着周瑜的光环,不想受到世人的闲言碎语,又加上孙权器重,便担任柴桑郡太守,一心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待到功成名就,便辞官归隐!这番战败顿时让他觉得意兴阑珊,反而让他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整个人倒是轻松了不少!</p>

诸葛亮见周循神色不定,悲喜交加,叹了口气:“贤侄先下去准备吧,明日我便派人送你回吴郡!”</p>

周循黯然点点头,便起身离去!</p>

诸葛亮见周循离开,这才对众将言道:“此番夺取柴桑,便是动了东吴的根本,不管二将军与东吴之战胜负如何,东吴水军闻听柴桑失守,定不敢久战,孙权自会令其来取柴桑,吴军士气正弱,长久消耗岂能得逞?此乃下策;然陆逊有大将之才,定会向孙权陈说厉害,然后退兵江夏,与建业遥相呼应,徐图良策,则对吾等不利,眼下就看孙权如何抉择了!”</p>

王举见诸葛亮也不能十分肯定吴军下一步动向,只好问道:“不知丞相有何妙计保柴桑不失?”</p>

诸葛亮似乎早就成竹在胸,笑道:“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九江口稳固,柴桑便不会受到威胁,故九江口需加固城防,不得有误!”他刚才分析形势,就是要大家知道九江口的重要性!</p>

见众人明悟,这才下令道:“王忠此时应当已经拿下九江口,命李严将军为九江太守,前去主持九江口镇守,某带来的一千工匠虽你一同前往,一定要多造连弩及投石车,不可懈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