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铁血中华 第三百二十一章 - 巨变前夕(2 / 2)

血火河山 西方蜘蛛 0 字 2022-01-15

在中队答应撤离的前几天印度阿富汗和越南的中营同时遭到了莫名其妙地袭击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烧毁了几辆汽车。当地地中国指挥官盛怒之下要求英法军队捉拿凶手。中国人将在原地等候结果。

象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答应撤兵后不断地发生好在中官虽然愤怒无比。但并没有其它什么过激行为。

在英法两国地一再强硬要求下一直到了92年下半年中队才缓慢地开始了撤军只能用缓慢来形容。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撤离。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还是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只要中队撤出这里那什么事情都好办了。92年将注定是一个大变革的开始。

中国国内在当年从日本运来的资金刺激下和这么多年地努力中。经济高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内民众也更加信赖政府。而义务教育法的强制推行加上500亿中华币的巨额资金撑腰让中国的教育水平有了一个质地飞跃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明显地效果但最多20年或许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激李国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的。

最让老百姓感兴趣的是政府提出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果不出其然做为试点省的江苏民众一开始对大幅度提高税收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地但出于对元首的信任还是勉强接受了下来。

半年仅仅在半年之后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就显示出了威力。不管哪个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得到政府500元中华币的补助其后每个月可以获得政府200元的儿童津贴一直到8岁为止。教育不用说了本身就是政府买单的。医疗保健体制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

4岁以下儿童看病完全免费。看病年累计超过2000元的医疗保健体制将立即启动剩余部分完全由政府来承担。

其它诸如退休金失业补助残疾人援助计划等等之类都带给了江苏老百姓看得见巨大实惠所以江苏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竭力拥护这一政策。

江苏的成功让其它省份都纷纷要求在本省推行这一政策但政府却提出了用20年的时间在全国普及这未免让他们有些失望政府不是没有考虑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带给老百姓的好处是巨大的但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首先是这一政策将加重政府的负担而且福利过多过滥过于慷慨无疑会鼓励懒汉大家都只想索取却不想奉献将可能导致生产率下降。

这一个美好的政策起码要用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弥补完善它现任政府只不过给未来的中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底子和发展方向而已。

【小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大家可以试试,iiread】;【目前用下来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最近都在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iiread】

国际上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9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三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8月份的内哥罗也加入了这一同盟。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同盟。

巴尔干战场上每一份每一秒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但就在这个危险的地方危险的时间中德联合军事观察团却秘密进入了这一地区。

中国人派出了蒋百里蔡锷等这些中方最高级将领组成的军事观察团并不顾奥斯曼帝方地劝阻执意要到第一线观察。

这些中人全都是疯子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难道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这是奥斯曼军官的共同想法这也就是他们和中人的最大差距。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官全部在场他们从战争中积累下了大量的经验所以才能在日后的大战中所向披靡。

太弱了我很怀疑这样的军队能坚持多长时间。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得张孝淮连连摇头如果奥斯曼帝国面前是中队他们顶多支持0天曾经强盛无比的奥斯曼帝国的覆灭看来是无可避免的了。

从一贯谨慎低调的张孝淮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奥斯曼帝队的战斗力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柳波成指着地图说道我判断盟军将会集中兵力优先消灭奥斯曼帝国布置在马其顿的军团一旦奥斯曼帝国的马其顿军团被击溃这仗他们就输定了。

你们说元首为什么那么大力援助一个明知就快灭亡的帝国蒋百里忽然问道。

见军官们各自思考蒋百里笑了一下说道牵制只要奥斯曼帝国不倒英国就无法从这里分心这里是英国保证欧亚航道畅通的重要地点是列强角逐的战略要地是中国今后从亚洲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

他说的没有错巴尔干半岛历来都是亚洲通往欧洲的必经之路中国在日后想要进入欧洲就必须先得到巴尔干半岛而预先在这里保留一个完全倒想中德但却已经腐朽的政府是绝对没有任何坏处的。

巴尔干是个大火药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军事强国加紧了军备竞赛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两事预算达40亿马克协约事预算也达47亿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那么中国呢中国也准备好迎接这次机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