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竹林求贤:求票(1 / 2)

回到明朝当王爷 月关 12495 字 2019-09-05

 漫步于静谧的竹林里看着株株亭亭玉立、枝叶翠绿的竹那么端庄凝重那么文静温柔就仿佛是在品味一首美妙绝伦的诗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杨凌没想到泸县县主朱盼盼夫妇长得团团圆圆一副富家翁模样居然是个雅人竟然常住在如此幽雅的竹林当中而且搭建了一幢大庄院俨然神仙境地。

朱盼盼是郡王之女朱家皇族后裔但是百余年来世居于此论地位远近当然不能和皇帝近臣、手握重权的杨凌相比所以对杨凌极是恭敬。

朱盼盼笑道:“杨大人泸县距成都府已经不远不过估算时间今天大人怕是来不及继续赶路了。此地是个小县驿丞署简陋的不成样子我们夫妇忝为地主便自做主张恭请钦差大人在此小住说起来陋居是蓬壁生辉啦”。

“哪里哪里是本官叼扰了多谢县主伉俪和王知县款待盛情”杨凌笑吟吟地做了个揖。朱盼盼夫妇三旬左右虽说生的富态但举止文雅、谈吐不俗。

朱盼盼的仪宾姓李名安是弘治十二年的举人弘治十五年的进士可以算是极富才学的人物了。要知道四川虽然人杰地灵但是大明立国百余年来尚未出过一个状元。

就是当今内阁大学士四川新都人杨廷和那样的神童十二岁就中了举人此举简直令天下间无数七老八十还在考童生的读书人羞愤欲绝可是他也不曾中过状元所以进士便是四川第一等的才子了此举可谓巴山蜀水一大异事就连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士子们也只能归咎于风水问题。

按大明皇族规定皇姑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女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夫婿授驸马都尉。而亲王之女则称郡主郡王之女称县主孙女称郡君曾孙女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她们的夫婿一概称仪宾。

这些皇族层层授爵迄今朱氏皇族后裔遍(www.biquwu.cn)布天下这些只是负责配种生人的凤子龙孙现在已多达十余万个个都是白吃饭的饭桶。他们的存在乃是朝廷财政支出负担极重的一块。

杨凌对这些人一向没有什么好感此番四川之行他又抱着调查此地王族谋反的重任心中更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过越是如此面上功夫越得做的十足杨凌也是一副谦逊知礼的模样好似对他们的款待十分高兴。

李安见杨凌兴致颇高便含笑道:“杨大人我有几位挚友这两日前来探望也正住在我这竹风雅轩之中。他们久闻大人文韬武略人才出众。经筵上舌战群臣北驱鞑虏南平倭寇是我大明柱国之臣因此有意高攀不知大人可愿一见?”

杨凌此来四川为的就是察访蜀王是否有不轨之心。察访察访虽说处处小心但是三教九流能有机会结识正是察访蛛丝马迹的机会是以闻言立即欣然道:“仪宾的朋友想必也都是本地的名士才子杨某有幸结识正是一番机缘这亦有何不可?”

李安闻言抚掌笑道:“我早说大人礼贤下士、好交朋友哈哈果不期然大人这边请”。

他好似与旁人打了赌赌赢了一般开开心心地领着杨凌向右一拐踏上了一条小径。不一时来到一处竹庐旁只听房中传出悠悠琴箫之声李安笑道:“大人稍候我唤几位知交好友出迎大人”。

杨凌连忙拦住道:“入门便是客客随主便这几位朋友雅兴正浓何必相扰?且听完这一曲我们再进去便是那些官场规矩、繁文褥节不讲也罢。”

朱盼盼笑道:“仪宾这些朋友一旦谈诗论画、较量乐技便不是一两个时辰得消停的大人既然不拘俗礼那么这便请入吧勿需理会他们。我们夫妇好交朋友我有几位闺中腻友乃是成都士族和官宦人家女子去竹林溪边钓鱼去了我去迎迎她们”。

杨凌忙欠身道:“县主请便”。

朱盼盼施了一礼领了两个侍女径往竹林深处行去。李安上前推开房门笑道:“你们在这里倒逍遥自在我把你们想要结识的杨大人请来了还不快快上前相见?”

杨凌随在李安身后也进了房间这竹庐盖的极是简陋四壁均开了竹窗窗上爬着翠绿的藤萝室中仅有几张竹席、竹几有三个人在竹席上赤着双足轻袍大袖盘膝而坐。

一个三旬上下一袭白袍墨发披肩眉宇间颇有些狷狂之意大有竹林七贤古风手中正抚弄着一具古琴虽闻李安之言仍是双目微闭十指拨弹根本不曾在乎。

另一个侧身而坐的青年看年纪与杨凌相仿玄衣一袭丰神如玉一束乌莹莹的长发未带发冠只松松地用一条浅紫色的丝带系了整个人犹如一朵不濯纤尘的墨莲莹然水上若不是那白袍书生一直抚琴不断杨凌必定第一眼便去看他再也不用去瞧旁人一眼。

听见李安说话这玄衣书生自唇边移开竹萧向杨凌清婉一笑双眸澄澈如水。

杨凌还是头一次见到气质这样出众、容貌如此俊俏的男子更难得的是那种卓尔不群的高雅杨凌一身蟒袍玉带相貌英俊气质雍容可是这样一比可就比人家落了下乘了。

杨凌也无声地向他拱手笑了笑伸手拦住欲打断那白袍书生抚琴的李安大方地在竹席上座了。这时另一侧一个少年才向杨凌微笑着颔示意。

这少年虽相貌清秀但是和身旁两个朋友一比可就差的多了。他既无白袍人的狂士风范也无黑袍人似清莲之雅只是一袭普通的读书人青袍看模样才十七八岁是这些人中年纪最小的。

他身前未放任何乐器只有清茶一杯态度也极是平和只是眼珠攸地一扫那狷狂书生再眯眼斜斜地睇向李安时眸子里透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了然和狡黠。

名气才情之大如江南四大才子杨凌也都见识过可那四人虽满腹才学却都是仕途不得意故意放纵声色以酒买醉的人真正得悉他的身份时还是不免要放下架子回归红尘把那放荡不羁收敛一二。可是眼前三人分明是都知道他的身份的但无论是对杨凌友好示意的还是我行我素自弹自唱的骨子里却都透着一种坦然没有那种局促之感。

众人坐在那儿好不容易听那白袍人洋洋洒洒将一首曲子弹完李安才插嘴笑道:“士杰兄这位便是”。

白袍人不理清淡的双眉一挑先向玄衣青年问道:“这一曲如何?我在青城山上听风入松如涛如浪一时心有所悟即兴创下这首曲子尚未名之呢。世间事万物之理相通由曲亦可入道。小至一家一室大至一府一国便如这朝政吧施政之要在于潜风入夜、润物无声治大国”。

李安摸摸鼻子尴尬地对杨凌低笑道:“这位仁兄叫卢士杰人称青城狂士才学那是巴蜀一等一的人物只是性情狷傲屡次科举对于八股文章亦颇多微辞以致虽名声在外合府皆知便连主考官们也不喜他所以怀才不遇磋砣至今”。

杨凌以前也觉得这样的所谓狂士隐士都是身怀绝学只是所作所为与世俗格格不入天才寂寞才不能尽展所长。如今在朝为官见多识广总觉得这样的人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不是所学不能为世人所接受而是自诩阳春白雪抱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总要整个世界都去迁就他才觉得世人懂得欣赏。这样的人也只能做个狂士实在算不得什么人才。

听了李安解释杨凌只是淡淡一笑面上不愠不怒(www.ibxx.com)心中却对这个巴蜀名士起了几份厌恶。

卢士杰自吹自擂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阵李安刚要插嘴他又对那青衣少年道:“小慎你也精通音曲你觉的我这一曲如何?”

杨凌本想就算结识几个人物侧面了解一下巴蜀情形想不到却碰上这么个人物心中厌恶之极他清咳了一声拱手道:“卢兄?”

卢士杰回头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口称‘卢兄’还有些不情不愿他翻了翻眼皮道:“杨大人?久仰久仰曾听仪宾谈及大人将至。大人是朝中重臣不过既入竹庐虽在三界之内五行之中我等结交却不必讲究什么官场规矩否则便这修竹万竿也沾染了俗气大人以为如何?”

杨凌呵呵笑道:“这样最好彼此促膝谈心轻松自若如果还要分个上下尊卑可就无趣之极了。这样坦城相对无拘无束亦无虚伪奉迎那是最好杨某听了卢兄这一曲又听了卢兄这些见地若有所悟卢兄如此坦荡我要直言不讳也便无所顾忌了”。

卢士杰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脸上吊起来的线条缓和了一些挤出一丝笑容道:“杨大人也懂乐理么?有言直说无妨君子坦荡荡宠辱而不惊。卢某虽号称青城狂士这虚怀若谷四个字还是懂的”。

杨凌笑吟吟地道:“如此在下便直言了。我听卢兄这一曲叮叮咚咚十分热闹本来自入这竹林便觉清风徐拂心神宁静一听这曲子直如锣钹锁呐喜气洋洋”。

王知县“噗哧”一声众人向他望去只见王知县下巴紧抵着胸前蹙眉鼓腮片刻便霍地转过身去用手指扣挠着光滑的竹壁吱吱直响一副爱不释手状就此再不回头。

卢士杰一张脸拉的老长肌肉抽搐着说不出话来。

杨凌又道:“杨某有美妾数人个个精擅乐理本人也曾听过她们弹奏咏风入松之乐人固千娇百媚指下清风徐来听着真个是赏心悦目。卢兄一曲不但有狂风入松还有枝折干断之声骤雨叶残一团狼籍不同凡响实在是不同凡响”。

“你你你”青城狂士脸皮涨的发紫可他刚刚说过君子坦荡荡宠辱而不惊如果勃然大怒(www.ibxx.com)岂非自掴耳光坐在那儿只是浑身簌簌发抖还是说不出话来。

杨凌又道:“万物之理相通不过是一句喻语。治国不从国政中悟理反要从乐理中去求未免舍本逐末。何况国事因时因事而变有时重教化有时重律法有时重军事有时重民政有时重内政有时重外情任何一种政策既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更非一劳永逸之良药。

知而行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怕了。卢兄欲从某一事物悟出治国秉政之通理还要有朝一日用之天下实在可怕。

听说卢兄是巴蜀奇才却屡试不第说起来实是朝廷之大幸此去成都杨某见了本地学政和历届主考官员真要代皇上、代我大明江山社稷好生感谢这班可敬的老大人才是”。

竹墙上“吱吱”声更急就象一只小耗子在叫。

卢士杰气的都快吐血了。他秉性狂傲目中无人是不假不过并非淡泊名利不想出仕为官今日如此做作其实也有想自抬身份别出心裁引起杨凌注意的意思若有杨凌赏识何愁不能踏上仕途从此飞黄腾达?

奈何他虽然常去武侯祠却不是诸葛亮杨凌更不是大耳贼既然看出他是藉狂卖弄,自已又因为年轻气盛没有刘备那种涵养哪里还会给他留面子李安脸色十分难看这三位是他的好友杨凌更是他想巴结而不敢得罪的人想不到卢士杰平时狂傲也便罢了对着这位跺跺脚六省乱颤的大人物还想摆狂士架子结果弄的大家不愉快连带着他心中也十分不悦了。

李安强笑着打圆场道:“今日只是请大人来引见几位朋友士杰兄性情狂傲呃晌午又饮了几杯水酒有些失礼了大人勿怪。呵呵我还没给大人引见呢卢兄大人是认识了这一位小友姓杨名慎他是”。

那小书生含笑一礼打断了李安的话对杨凌说道:“在下新都人氏久仰大人声名听闻大人在北方互市于兀良哈、女真孤立鞑靼人南方平倭靖海通商万国在下极欲渴慕一见幸得李兄引荐今日得识大人实是三生有幸”。

杨凌不知眼前这看似不起眼的杨慎就是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四川第二代神童此人年纪虽小可是经史子集、诗文弹唱、音韵词曲、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所学之杂堪称三百年大明第一人。

他十二岁时复拟《过秦论》一向待子孙严格不轻易称许的祖父湖广提学佥事杨春见了也不禁拍案叫绝对人自夸道:“此乃吾家之贾谊也”。杨慎十三岁随父入京所作诗赋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所见惊叹不已虽将他引为自已的学生却敬称其为小友。当时是名震京师的第一少年才子比这两年风头甚劲的王景隆等七公子可强了不止一倍两倍。

不过他三年前因致仕还乡的祖父身体不好为替父尽孝返回了家乡杨凌到京后又不太打听这方面的消息所以根本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玄衣男子也不待李安介绍就含笑道:“在下朱玄衣见过杨大人”。

杨凌是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的人尤其刚刚打击了令人厌恶的卢士杰的傲气见这两人不卑不亢态度和气便也以礼相待。

文人言语交谈三句话不离诗词歌赋可怜杨凌对此一窍不通幸好眼前这两人倒不是仅以文才取人的酸丁对他仍是礼敬有加。在朱玄衣的有意引导下几人的谈话渐渐引到朝政尤其是杨凌最近对于朝廷军政大事的主张上来。

这些事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杨凌的言辞虽不讲究谈不上简约优美但是见识不凡眼前的朱玄衣和杨慎颇为所动。

谈及杨凌上奏请设讲武堂等却被百官所阻时朱玄衣扼腕叹息道:“可惜可惜此事在下已经耳闻了。当初听及此事时真觉得大人所倡实是前人所不及奇思妙想呀如果朝廷依大人所言开设武学不但开海学还应开陆学可以想见大明军力只需十年时光该有何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