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真正的秘籍(1 / 2)

地师 徐公子胜治 4963 字 2019-09-05

 游方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动用数码相机拍照一方面是因为把书一打开心神就完全被吸引了根本没想起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必要看过之后所有的内容都记得清清楚楚想忘都忘不掉!人在什么情况下记忆力最好甚至能够过目不忘?就是当别人告诉他最感兴趣、最迫切想知道的东西时。

秘籍只有短短几千字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当代的通俗文体类似于《三国演义》中那种简练的古白话。巧合的是其中讲述锻炼灵觉的手段在游方从济南到洛阳“逃亡”的过程中已经不自觉的运用只是当时还无人指点搞的太夸张惹了不小的麻烦。

游方看完之后暗自长叹——怎么没早看到这本书?所谓“秘籍”其实很简单但若没有掌握灵觉看了也白看。刘黎在第一页就写明书中所录的方法最好要等到游方的元神之伤彻底治好之后再去运用。

初入门第一步游方已经会了就是以灵觉反复感应不同环境下的地气与灵气具体包括阴气阳气生气煞气等等变化将自古风水学中的理论转化为最直观的感知。但刘黎还提到了一种“收敛”的讲究是游方所不知道的。

与内家功夫有练法、打法、演法的区别一样练法讲究劲力含而不而灵觉最初的锻炼之法也要求“含而不”。不一味追求将灵觉的感觉延伸到最远先要学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与周围的地气之间不生扰动在地气平和之处渐渐习练直至完全收敛。

然后会达到另一种从未体会的境界那就是灵觉时刻保持若有若无、含而不的常态。虽然不刻意延伸而出感应周围但只要能够感应到的范围内有异常的地气扰动、物性或灵气的变化就会产生自然的反应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直至“随遇而感”。

“随遇而感”的习练之法不能总停留在一地要根据所学的风水知识寻找各种类型的地气与物性变化之处在行动中反复体验。刚开始应注意环境的“属气”不能太强烈比如北京市内故宫、天坛、雍和宫、白云观一类的地方不能冒冒失失的乱闯乱探否则一不小心灵觉收敛控制的不好容易生沧州铁狮子前那种意外。

到后来“收自如”与“有触必应”是同时习练的从静止中的地气平和之处逐渐过渡到运动中的变化之处。始终能保持含而不的状态灵觉又能产生各种自然的感应——有了这种火候才算真正入了门去什么地方习练都可以了。北京是个非常好的锻炼环境能提供种种条件。

入门之后继续锻炼的方法主要是培养灵觉的强大——使感应更灵敏、范围也更远。这时类似于内家功夫中的打法在不同环境下动灵觉延伸而出一步步试探着去扰动、运转、控制周围的地气与物性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这么做是有一定风险的练武与人切磋打法也有受伤的风险如此锻炼灵觉的“对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周围环境中的地气与物性。它需要第一步习练的根基扎实能够在“随遇而感”的状态下清晰的察知周围的情况选择自己能搞定的环境循序渐进的锻炼有些“属气”太强烈的地方又不能乱来了否则一不小心会生游方在古墓博物馆中遭遇的那种意外。

灵觉至此若用汉字的玄妙来形容就是从“练”过渡到“炼”。而刘黎提到的两种意外凶险游方已经分别遭遇过了体会深刻的不能再深刻真是太巧了!不仅如此接下来最后几页的内容中与游方的经历还有更玄妙的巧合呢!

使灵觉的强大程度增长最快、也是最凶险的一种方式叫做“淬炼”就是在地气变化极为剧烈、物性反差极大的环境中主动释放灵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与运转。刘黎在书中特别提醒功夫不到家又无人护法时切勿尝试!

书中只简练述说并没有特别的解释有些玄妙之境也是解释不清楚的但游方却理解的很透彻。在洛阳他就是于午时从阳气旺盛躁动的硬座车厢出迅进了阴气浓郁的地下古墓群中而且释放灵觉动小雷音咒外镇结果……把自己给“淬”伤了说出来都是经验加教训啊。

按刘黎的说法锻炼灵觉最终的境界是“化灵觉为神识”这本秘籍却没有多做解释只留了一句话:“化境而观、自在出入是为元神出现、灵觉可化神识尔言之尚早。”

换一种情况一般人根本不清楚这句话究竟在说什么?而游方竟然也明白了一半他在古墓中看一幅壁画不小心使用了“淬炼灵觉”之法结果引煞气与阴气反侵神魂很奇异进入了壁画的“意境”世界中大概就是一种“化境而观”吧?至于不明白的另一半那是他的火候未到虽然悟性有了、能理解其境界但还没有那份修为。

假如秘籍也可以“约稿”的话那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游方“量身订做”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在回答他这段时间来遭遇的困惑换一个人就算看了也很难像游方领会的这么透彻而事实上也只有游方一个人看过他看完之后这本秘籍就不存在了。

什么是秘籍?靠这才是真正的师传秘诀在最必要的时候直点关窍!游方简直怀疑刘黎有未卜先知的神通提前将游方在“逃亡”路上遭遇的一切算的清清楚楚。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书的最后一页刘黎还特意写了一番话能看出他也并非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