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紫竹院遇险(2 / 2)

地师 徐公子胜治 5219 字 2019-09-05

那人摇了摇头道:“与值不值钱没关系它的用处不一样古代的玉牌有辟邪的、祈福的、馈赠传情的、铭刻留念的而这块玉牌的用处与风水有关。这样一块老玉在潘家园能值几千块钱运气好的话出手一、两万也有可能。”

游方露出很高兴的样子:“我花五千块淘来的不过没想出手戴在身上避避邪也不错。”

那人连忙劝阻道:“老弟你不懂风水的讲究这种东西可不能挂在脖子上。这样吧我出两万你卖给我得了我就是研究这个的很感兴趣。”

游方一把攥紧玉牌揣回兜里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不不不我不卖您请自便吧。”

五千块钱掏来的东西转手就是两万游方为何是这个态度?这其实反应了很多搞古玩的普通人一种典型心态别人手里的东西总想拣漏占个大便宜自己手里的东西总担心被别人拣漏占了便宜。这块来历不明没有落款的玉牌如果放在古玩市场中懂行的人给两万已经很高了。但外行收藏者听见别人愿意出高价都有一种不自觉的猜疑——这东西是不是更值钱甚至是价值连城他现了而我不知道?

游方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比如某机关小职员祖上传下来一个装猪油的罐子拿去鉴定是乾隆粉彩瓷真品倒是真品但也顶多值十万。拿到潘家园去碰运气愿意收的铺子倒不少但顶多出价五、六万他一时犹豫不决。后来遇到一位真正爱好粉彩瓷的收藏家出价很实在就是十万结果小职员反而起了疑心了当即表态低于一百万坚决不卖。

回家之后这个小职员就开始翻书查资料成了一个“无师自通”的“专家”。据说乾隆粉彩瓷在国际上的拍卖价高达几千万那他这个猪油罐肯定也是价值连城那些出“低价”的人当然都是想占便宜。殊不知同一个年代同一类器物其品相与收藏价值有天壤之别不能这么简单类比的但那小职员不这么想自己不懂却只与价值最高的器物去类比手里的东西当然越捂越紧。

游方的表情将这种心态模仿的惟妙惟肖拒绝了高价收购。那人苦笑道:“老弟看来你真是不懂这东西的讲究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出去谈好不好?”

游方很坚决的拒绝道:“不必了我也懂行这块牌子我真的不卖。”

那人也看出游方的“心态”了明白当场再出高价也没有用反而会让对方的期望值更高。按照常理游方拒绝了他的要价接下来肯定是要去查资料或者找专家鉴定搞清楚这面玉牌到底有什么讲究能证明它有特别之处心里才能踏实。于是他微微一笑道:“我只是对风水感兴趣而这东西与风水有关你如果有研究的兴趣不妨给我打个电话一起聊聊卖不卖没关系。”

他一边说话一边抽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游方的拿起名片看了一眼有些疑惑的问道:“胡旭元国际风水研究理事会——这是什么单位?”

“这是国际上一个风水与环境学研究机构我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八大处名片上写着呢你如果想来最好事先打个电话问我在不在。”那位自称胡旭元的男子留下一句话很潇洒的转身离开了阅览室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胡旭元这一手江湖术安门槛的把戏在游方眼中算不得很高明但也中规中矩是在利用大多数民间收藏者的好奇心、偏执心与贪心。假如游方期望、或者说受内心的期望驱使坚持认为自己手中的玉牌有什么特别之处必然会想办法搞清楚如果没有头绪最后还是会去找胡旭元的起码会试探着问出究竟来。

游方看着这张名片心里直想笑但还是尽量忍住了。记得表舅莫言曾找过另一位表舅刘寅想搞一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的“国际人居环境高级评估师”证书人家至少还伪造了联合国印章与像模像样的外文证书而这位胡旭元倒好花几十块钱在名片上印上“国际风水研究理事会”这行字就齐活了。

游方会不会去找他?当然不会!明知道对方掌握灵觉有来头设下一个套他当然不会主动往里钻连打交道的兴趣都没有更不会自作聪明的去暗中试探此人的究竟。这是真正有阅历的“老江湖”与初学乍练的新手之间最大的区别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动声色甩开这个人的纠缠尽量别沾上。

八大处是市郊的风景区那里可比不得国家图书馆设什么样的埋伏、动各种手段都行。游方如果真的找去了那可不是“艺高人胆大”而是“人蠢白学艺”了。看来这块玉牌真有门道但不论它有什么讲究至少游方留在自己手中不会有什么损失以后能慢慢研究何必冒险去咬钩上的鱼饵呢?

游方倒不担心八大处有埋伏反正他也不会去他在考虑另一件事。假如胡旭元已经盯上自己图谋不轨真想下手的话就不会真的离开而应该就守在图书馆外面反正有机会在哪里下手都一样不定要等到了八大处?

至于实情是否如此出门就能印证而且游方应该赶紧走否则对方趁这个时间叫来更多、更厉害的同伙那就不好对付了。他几乎没有犹豫站起身来将文献归架接着就离开了国家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