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五万个官可不是小数目,都快赶上伪清那会儿全国官员的总数了,依臣来看,靠从各省借调官员总不是长久之计。”罗泽南笑呵呵瞥了左宗棠一眼。
在中国,这官是什么时候都不愁找不到人去做的。现在左宗棠之所以东拼西凑都找不齐人,主要还是因为他是在现有的官僚队伍中找人。那些人已经有个官做了,自然不大愿意跑个几千里去苦寒之地当官了,就算是在级别上有所提升,也没有多大吸引力。因为这些穷苦地方的官员薪俸不是特别高,油水又少。而且就算那些八九品的官提到了六七品的衔儿,干上几年也不大可能调到南方富庶的省份当知县的。一方面大明的知县数量有限,可没有四五万之数;另一方面大明实行的是本地人当本地官,而现在被调往那些苦寒之地做官的,大多都是穷地方的官儿。
左宗棠被罗泽南一提醒,哦了一声,皱着的眉头立即解了开来。“皇上,不如开个恩科招点愿意去北方苦寒之地和南方蛮荒之岛的官吧,就和陕西省的第一次科举一块儿举行如何?”
现在大明的汉地十八省,除了陕西、甘肃,都已经举行过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实行宪政了。而在完成了第一次科举的省份,每年的官员录取名额都是极为有限的。如广东、四川这样的大省,每三年才开一次科举,每一次的取士都不超过千人——现在的大明这里中了秀才的。都要立刻授官,而各省的官员大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开缺出来的职位实在有些,所以求官就显得困难了。如果一下子拿出五万个官职分配到汉地十六省,恐怕要让不少官迷读书人弹冠相庆了。
朱济世却皱起了眉头,好像在苦苦盘算一般,过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是得招些新人来做官了,是要开个恩科……至于各科入取比例,朕觉得不能循着普通科举的路子。需要多招些实干之才。秀才科占一成就够了,剩下的额子由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学等五科平分。”
左宗棠脸色一动,定定看着皇帝:“皇上,秀才只占一成是不是少了?”
朱济世冷冷道:“这些苦寒、蛮荒之地不需要秀才官,需要的是实干之才!”
左宗棠皱眉:“可是一下子要招三万多明法、明算、同文、工学生也不大可能吧?大明有那么多实干之才?”
朱济世容色如铁,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朕不大算立即开恩科,现在宣布出去。明年秋天开考……现在大明各地已经开出许多书院、学院和大学,还有提供速成教育的学校,有一年多时间让想求官的士子准备,总能学会一点皮毛吧?”
他断然又加了一句:“凡是有大学毕业文凭者,再通过这次恩科考试者,都要加以重用!”
左宗棠和罗泽南这下都是心中雪亮。朱济世朱皇帝,是准备放手提拔新学学子了,明年恩科之后,恐怕有大量的济世大学毕业的学生,要步入官场。大明官场的一个新势力就要形成了!
不过湘湖一派的领袖人物们左宗棠和罗泽南,却早就已经看到这一天。他们又怎么会毫无准备呢?所以现在大明国内。除了济世大学这样完全西式的大学之外,还有半新半旧的湘湖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和萍洲书院呢!
两个湘湖领袖互相对视了一眼,左宗棠道:“皇上,臣还有个建议。既然这次恩科是为十几个新建省份选择官员,那就不应该拘于地方限制,而是要唯才是举,也不应该限于十六省,凡是大明所辖之地,年龄未满27岁之百姓,没有犯过王法,不在永不叙永之列者,皆可参加考试,以分数高低决定是否入取。”
“这个倒是应该的。”朱皇帝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就这么办,这次恩科考试就由大学士府和宣教部一起办理吧。”他思索了一下,又道:“另外,这次恩科入取的官员还要参加为期3个月的军训,他们要去的地方不太平,所以需要掌握一些军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