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花费了近半年时间,足迹踏遍了台湾各地和马六甲,在那两块大明新占领的土地上,王守仁看到无数从中原迁来的汉人百姓在那里繁衍生息,落眼处全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心的笑容,与大明国内那些大部分穷苦麻木的百姓相比,王守仁觉得这两地的百姓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台湾府现在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移民到达那里后就会分到一块田地,勤劳的百姓就在自己的田地上辛勤耕种,前年的番薯和去年的玉米都在这里都取得了巨大的丰收,使得整个台湾府变成南方一个有名的粮食产地,这里出产番薯干和玉米已经开始卖往大明各地,另外还有番薯酒、粉丝、玉米面等二次加工的食品,也开始成为台湾府的重要物产。
相比台湾府的农业,马六甲那里则是以商业为主,大部分人都在从事着与商业有关的工作,毕竟那里本来就是商业港口,港口的收入占整个马六甲收入的八成还要多。而且在马六甲这里,王守仁真正的见到了周重口中所说的情景,这里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到总人口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全都是以工商为业,但是这里的粮食却可以实现自足,而且这里的百姓比台湾府的百姓还要富足,由此可知,周重提出的以工商业养活大部分百姓的想法,绝对是可行的。
通过对马六甲和台湾府的全面考察,使得王守仁也是收获良多,特别是对工商与农业之间的有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辅助周重完成对大明改造的决心。
当然了,王守仁这一路上遇到也并不都是让他高兴的事,在台湾和马六甲的一些地方,他发现当地的一些官员大都是初入官场,对于如何管理好治下的百姓并没有太多的经验,结果就使得的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变成了一团糟,甚至更有些官员觉得天高皇帝远,自己治下的土地十分偏僻,于是干脆做起了土皇帝。对治下的百姓大肆剥削,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若不是王守仁及时处置了那些官员,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造成民变。
不过王守仁虽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不好的官员,但是总的来说,台湾和马六甲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十分富足美好的,尤其是马六甲港中出现的那些大海商,很多人都是一掷千金,王守仁就亲眼见到一个商人从狮子国运来一箱纯净的红宝石,结果引来众多海商争夺。在场的海商争相报价,每次加价都在千两以上,这让王守仁也不由得为这些海商的富有而感到震惊,毕竟他这个从二品的高官,每年的俸禄加在一起。还不够人家一次加价的银子。
王守仁在马六甲逗留了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与当地的官府联系,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穿梭在马六甲各地,期间也发现了一些官员渎职的现象,但是总的来说。马六甲这边的吏治要比台湾府强一些,一来是马六甲地方小,二来周重对马六甲也极为重视,所以当地的官员对吏治这一块抓的很紧。
直到王守仁快要离开马六甲的前两天,他才以按察使的身份去拜访了一下马六甲的知府,也就是那位他早就有所耳闻的大才子唐寅唐伯虎。说起来王守仁老家是余姚,距离苏州并不远,以前王守仁在扬州游学时,曾经与唐伯虎有过一面之缘,王守仁比唐伯虎小两岁。而且又十分佩服唐伯虎的才学,所以一向以唐兄相称。
更加巧合的是,当初王守仁与唐伯虎还是同一年在京城参加的会试,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唐伯虎因为受到“会试泄题案”牵连,不但丢了功名,更是终生不能再参加科举。相比之下,王守仁却取得了二甲进士第七名的成绩,从此踏上了官场。
说起来王守仁是完全不相信唐伯虎会在科举作弊,毕竟以唐伯虎的才学,中举根本就是轻而易举,可惜他当时人微言轻,根本无力帮助唐伯虎,幸好后来唐伯虎被陛下恢复了功名,王守仁知道这个消息时,也是松了口气,更加奇妙的是,现在两人竟然同地为官,而且还在这海外之地再次重逢。
只是现在再见到唐伯虎时,王守仁却差点认不出对方,因为出现在他眼前的,不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而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大明官员,甚至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让王守仁差点没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