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世报来得快(1 / 2)

 京师广评的报社里,侯青一脸得意。

今日,读者来信又大增了许多。投稿亦是成倍的增长,原本只是侯青与刘一和互相搭伙弄着玩的小玩意现在已经成长到了人员上百的地步,俨然京师第一大报。

而这,还不包括那些派出去卖报的报童,在街头巷尾搭着摊子专卖京师广评的报摊。

原本需要侯青低声下去才能在印刷工坊排上位次的京师广评眼下已经成了印刷工坊上门照看的地步。

而这,侯青显然还不愿意:“赶明儿,京师广评也得有一处印刷工坊!”

眼下印刷工坊可是一桩赚钱的买卖。只要工坊里面的机器与工人开动起来,就可以遇见到源源不断的利润在滚滚朝着口袋里涌去。

当然,侯青还得去搞定技术的问题。这可是匠作大院的技术,其余印刷工坊可没有权力私自卖。现在生意红火,也没谁愿意将大好的工坊卖出去。

这么琢磨完了,侯青又应付了几个来报社里的商户。

比起印刷工坊的事情,侯青对待这几个商户可就喜气连连了。

无他,这几人都是商议登报广告的事情。比起后世报社要求着广告商而言,这年代商户们几乎没有其他渠道打广告,反而让侯青的京师广评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

自然,这些商户们此来就是给侯青送钱来的。

一个上午的洽谈很快过去了,当侯青忙碌完了以后,刘一和终于有机会见到了侯青。

一见面,刘一和就埋怨了起来:“你到底在忙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方才要见你,竟然被挡住了!”

说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绕到了侯青的身后去。这显然就是那个拦着刘一和的书童了。

见此,侯青有些尴尬。一个小书童当然没胆子拦人的。显然是侯青授意,他现在一门心思掉到钱眼里去,有商户送钱上门,自然别无他顾。

当然,面子上还得过得去。

侯青想了想,拱手作揖,一个九十度弯腰下来,歉意道:“让刘兄久候,是贤弟的不是。今日,我做东,给刘兄致歉。”

“别了别了,现在哪还有闲心。”刘一和没那么多心思,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新闻出版总署的一号令:“看看这个吧!咱们摊上事情了!”

说着,刘一和丢给了侯青一张报纸,赫然便是京师时报的。

“摊上大事了?要说衙门的事情,我也是有准备的。”侯青不以为然:“那些人也不是好相与的。衙门里的人都是招呼过了,别管是顺天府还是礼部……什么?新闻出版总署?这是什么衙门?”

“一个正四品的新衙门。礼部尚书兼任,刘子龙担任副长官。显然,就是冲着咱们来的。新闻、出版……都是和报纸挂着的。准备着吧,要考试了!”刘一和轻叹一声。

侯青的脸有点青:“考试?”

随机,侯青一目十行扫过去,仔仔细细打量着京师时报上的讯息。在三版上,京师时报上面刊登着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号令的详细内容。

“为保障新闻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制止素质低下人员破坏行业成长。新闻出版总署特此实施新闻出版行业人员资格准入考试……未通过考试者,不得进入新闻出版行业任职……”

这时,外间敲门的声音响了起来。

两个面色和气,身着白衬衫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一旁,门房疾步走来低声道:“老爷,外间来了新闻出版总署的人。”

看着这两个年轻人,侯青脸色有些不善。但很快,在刘一和扯弄之下,侯青发现了后面跟着的几个警察,各个都是带着警棍,面色凶恶。

“敢问几位差爷这是?”侯青挤出一点笑容。

穿着白衬衫的两人从怀里掏出一张工作者摇了一摇,笑道:“我们是版署的。嗯,新闻出版总署。今天,上门办公。为各位新闻工作者提供报名服务。诸位若是要报考,就准备填个名字吧。”

“报考?”侯青愣了愣。

“便是如此。从今往后,若不得新闻出版总署的编修职业考试通过之人,不得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就比方说,若是一个报社编修,写的文字要几万人传阅,却发现连一个正确的字都写不对,那岂不是贻笑大方?朝廷有念于此,便特地开设了考试。诸位……请吧?”年轻人笑了笑,目光落在了侯青的身上。

那一身白衬衫在这青天白日的反光之下,看得侯青眼睛都要亮花了。

“考!”侯青咬了咬牙,只是,报名完了以后,他忽然想起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时候考?”

“就在两日后。”白衬衫们笑了笑。

侯青晕了过去。

……

两日后。

原本颇为冷清的京师贡院忽然间热闹了起来。

这里始建于永乐十三年,原来是前朝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明远楼、致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

这里是京师开科取士举行会试的地方。眼下大明二七六年十月显然还不是大明举行会试的时候,故而这里原本也是颇为冷清。

但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了考试过后,这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自从去年朱慈烺在南京开了金陵报创下偌大威风过后,京师的大报小报也是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

不算印刷工坊的工人,单独只算在京师里办报的编修们就足足高达数百人之多。眼下新闻出版总署开了这么一个考试,想要往后继续在报业里工作,自然不能错过。就如同非科举当不了官儿一样。

再加上总有些人觉得办报是个不务正业的活儿,眼下朝堂办下了这么一个考试,顿时也惹得京师百姓趋之若鹜,纵然那些原本不做编修的,也想来考一个出身。

尤其京师时报更是刊文,想去人家京师时报社里当编修也得考过这个编修证呢。

侯青预感到了不对劲,但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了京师贡院。

这里墙垣高耸却是环境阴森,公堂、衙署都是高大森严。进入过后,照例一番搜检防止夹带后侯青进了考棚。考棚与此前侯青可靠时一样没变,依旧是十分简陋,外层围墙三重,有外棘墙、内棘墙、砖墙。

唯一让考生还算放松的是,这里一共有九千多处考棚,此次前来报名的只有一千余人,地方大大宽敞,也不用排到那种靠近五谷轮回之处。

依旧是如科举一样严厉,但大部分人都表现得十分适应。

在几个夹带被发现的考生押解出去后,考场内安静了下来。

侯青看着几个兵卒手捧着试卷分发时,心里咯噔一些,明白了不妙的预感到底是什么。

试卷下发了下来。

但侯青只是一看便傻了眼。

第一题: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

1.

2.

3.

4.

第二题:编修加工整理的作用不包括哪一项。